
肠镜检查中,总能看到大肠粘膜变成黑色的或者灰色的,我们会下这样的诊断:结肠黑变病。通俗地讲,就是肠粘膜变黑了或者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怎么治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结肠黑变病?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结肠黑变病,又称结肠黑色素沉着症,就是大肠粘膜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了,导致粘膜看起来是黑色或者灰色的,它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疾病。大量的研究发现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大部分有长期服用一些通便或所谓排毒养颜的中药、中成药,最常见的就是大黄、芦荟、番泻叶、麻仁丸,笔者见到比较严重的几个吃的就是“芦荟胶囊”,这些药当中含有一类叫“蒽醌”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诱导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化为典型的脂褐素或其他色素,这些色素不断聚集,时间长了肠子就逐渐变黑,另外长期便秘本身也可使肠黏膜产生炎症而促使色素沉积。
该病女性的发病率多于男性,特别是60岁以上的女性更多见,提示雌激素可能参与黑变病的形成。
结肠黑变病本身对人体无明显伤害,但它很容易合并其他疾病,比如结直肠癌症、息肉、炎症和憩室,其中以结直肠息肉最常见。
现在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①结肠黏膜有褐色色素沉着,而息肉没有,息肉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更容易检查出来;
②长期服用泻药刺激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和色素沉着损害肠黏膜导致息肉产生;
③患者多数存在慢性便秘,粪便在结肠长时间滞留可导致肠道厌氧菌增生、化学致癌物质滞留,毒素在吸收后可刺激结肠黏膜细胞增生,息肉发生率可相应增加。而且息肉以腺瘤性息肉多见,腺瘤性息肉又是大肠癌前病变,所以大肠癌的检出率也会增加。
那么,出现结肠黑变病该怎么办?
首先要找原因,如果长期服用蒽醌类通便药,那就及时停药,一般停药几个月后色素沉着会慢慢消退恢复痔疮,对于慢性便秘者,建议多运动、多喝水、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可以尝试每天饮用200-300ml酸奶,如果改善不明显,可到消化专科诊治。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针对便秘效果确切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和促肠分泌的药物,另外,部分患者服用益生菌也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合并有腺瘤性息肉的,要及时做肠镜切除以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