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痔疮手术来,结果还切掉一个早期肠癌!

林贵德医生 发布于2022-05-16 22:28 阅读量10900

本文由林贵德原创

患者是一个39岁女性,因为痔疮出血住院,打算做痔疮手术。因为快四十岁了,管床医生怕患者合并有其他肠道疾病,术前常规开了个结肠镜检查。这一查,还真的有意外的发现:横结肠长了一个巨大息肉!有乒乓球那么大,菜花状,饱满感明显,表面还不是很规则,凭经验,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高度怀疑是早期肠癌!所以内镜医生也活检了,病理怀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很接近早癌)。



医生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给她做腹腔镜手术。所以她这次住院不仅要做痔疮手术,还要切掉那个巨大息肉。P医生和L医生奋战了两三个小时,才把它切下来再把肠子两端接上去。术后病理真的是早期结肠癌(粘膜内癌,很早期的那种)。



术后我们也感慨,幸亏她的痔疮出血了,要不她也不会来住院,更不会检查肠镜,因为那个大息肉还没破溃出血,再长个一两年,可能就出现淋巴转移甚至是肝转移了,那时候就没机会做手术了。可以说是痔疮救了她一命,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跟肛肠科的好兄弟X医生的一次聚会,我跟他说,现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年轻化很明显,35岁以上,有痔疮出血的,尽量让他(她)做一下结肠镜,没事最好,有息肉就切掉以除后患。X医生也很认同我的观点。不少直肠癌患者拉血便一直当痔疮治疗的,早发现和晚发现差别真的很大!不单是治疗费用的差别,治疗效果也差别很大。


最近两个月内,我们科就发现了很多例大肠癌,其中还有31岁、34岁和36岁的,非常可惜的是31岁的那个患者已经算发现得晚了,直肠疮低位进展期肠癌,即使能做手术,也不能保留肛门,手术后要长期带着一个粪袋在肚子上,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大肠癌早诊早治任重道远,除了政府投入要加大,老百姓的防癌、查癌的意识也要不断增加。我们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越来越重视了,已经在企事业单位、社康中心老年人体检中做了一些大肠癌筛查检查,比如结肠镜、粪便潜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实发现不少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这几年的科普宣教也在各个医院机构得到不断地推广。


欧美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对4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早筛,及时切除早期肠癌和大肠息肉,可以大幅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