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缩写IBS),相信不少人都有听说过,可以说是胃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说是一种病,却反反复复查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总是不舒服,经常肚子胀、痛或者不舒服,一有不舒服,就想上厕所,上厕所又不正常,不是拉肚子,就是便秘,解完大便就舒服了,一天要好几次,反反复复,最近半年内有三个月以上是这种情况就可以诊断这个病,往往要做一些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特别是40岁以上的。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广东地区以拉肚子的最常见,占74.1%,便秘的占15.1%,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约10.8%。虽然各种检查发现什么大问题,但反复的不舒服和上厕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患者,往往经常光顾消化内科门诊,成了医生的老顾客,因为吃药效果时好时坏,所以他们经常会跑遍各大医院。
这个病目前原因还不是很明确,现在认为胃肠道的敏感性太高是主要原因,有点类似哮喘患者的呼吸道敏感性太高,稍微有点刺激就强烈收缩导致喘不过气来,而肠道过于敏感了,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稍有有点气体或者食物的刺激,就强烈收缩,把细微的异常信号传递到大脑而感受到不适或疼痛,或者异常分泌或快速蠕动而导致拉肚子。
另外,这些因素也可能是病因: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粘膜轻微炎症(肠镜往往看不出来)、紧张焦虑或抑郁、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这些患者除了平时饮食注意、药物治疗,部分还需要心理治疗,另外,研究显示,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症状,没错!就是运动,而且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运动,就是唾手可得的运动或锻炼。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20名IBS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他们分别进行每两周一次的瑜伽或散步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试验。
结果显示,瑜伽治疗组在腹痛、胃肠道总体症状和内脏敏感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散步治疗组在胃肠道总体症状、负面情绪和焦虑状态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两者都能有效改善IBD的症状,但散步的持续性更好,更可行。
另外有类似研究显示,每周3~5 d内进行20~60分钟的身体锻炼(散步、有氧运动和骑自行车等),也能显著改善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心理状态。
瑞士哥德堡大学对39名IBS患者进行为期5年左右的随访发现,每周3~5次高负荷的体格锻炼,坚持12周后能够有效缓解或轻轻IBS症状,之后继续适度增加体力活动后,对IBS症状、生活质量、疲劳、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改善有长期的积极作用。
所以,对于IBS反复发作的,特别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强烈建议坚持运动,比如散步、瑜伽、太极、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不仅可以协调胃肠运动、缓解焦虑情绪,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一举多得,长期坚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