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反复肚子不舒服,胃镜一查,没事,就“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还有一小部分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有胆汁腐蚀引起的炎症),药也开了,吃了有改善,但有的会反复,不少还成了消化门诊的常客,为什么?因为不少是有心病的。
这个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女性。2015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胆汁反流检出率为6.75%;女性胆汁反流检出率为 7.02%,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在47.5岁左右,男性反流检出高峰在 51~60 岁,而女性反流检出高峰在 41~50岁。
笔者所在医院近6年来胃镜检查出有“胆汁反流”的患者共1528例,女性共921例(60.3%),明显高于男性(39.7%),35岁以下的共897例(58.7%),40岁以下的1064例(69.6%)。也就是说,存在胆汁反流的患者大部分是年轻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研究结果显示,在胆汁反流危险因素中,男性组吸烟组发生胆汁反流率最高,有58.4%;其次是焦虑和(或)抑郁状态(45.9%)、饮酒(33.8%)、喝咖啡(34.1%)、非甾体消炎药(19.7%)、糖尿病(4.26%)等。而女性组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患者发生胆汁反流率最高,有66.6%,其次喝咖啡(31.2%)、非甾体消炎药(21.4%)、烟酒(15.6%+18.7%)、糖尿病(4.45%)等。
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女性胆汁反流患者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而我们在门诊看的女性患者也是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或焦虑状态,有的操心小孩读书,有的担心家人身体健康,有的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而又没查出来的,有的老是睡眠不好,中学生则大多存在学业压力,反正就是各种担心、各种顾虑,看病的时候有讲不完的不舒服,可以从头到脚都不舒服,说的时候又生怕漏了哪个症状,有的说话的时候眉头紧锁,有的眼神看起来就特别紧张,语速都跟平时不一样,看完走了又反复回来问各种细节……脸上明显写着四个大字——压力山大!
针对这部分患者,我除了会开抗胆汁反流的药物治疗外,有时还会开抗焦虑的药,但不建议患者长期吃药,心病还是得心药医。我还会建议她们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自我调节,比如宣泄、运动、听音乐等。心里有什么不快的,可以跟家人或闺蜜寝室,一吐不快,或大哭一场,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也可以去跑跑步、打打球、打太极、练瑜伽、骑行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改善睡眠,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可以听听音乐,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
当然,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好,还是得求助于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焦虑或抑郁了,就像是心理感冒了,得治,别拖成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