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春节长假又即将开始了,两年的疫情,使得很多人都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今年好不容易把疫情控制了,很多人正计划着或者已经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长假期间很多人免不了各种聚餐和应酬,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可能不分昼夜,使劲吃喝、尽情玩乐……
一不小心,“节日综合征”就会找上门来,笔者有个小体会,长假后胃肠不适的患者就明显增多;春节期间,住院部陪医护过年的往往就有因饮酒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
什么是“节日综合征”?
它是指不正确的节日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心理或生理的不良反应。在生理上多表现为免疫力下降、头晕、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易怒、失眠、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
这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有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熬夜、昼夜颠倒等等,我们人体的胃肠道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有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它们管胃肠道的运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排放,可以说是一个精密的理化系统。
它们喜欢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你顺着它们来,它们就会正常运作,并跟你相处得很好,你饱一餐、饿一餐,或者暴饮暴食,日夜颠倒,经常熬夜,它们也会受不了,时间久了必然会跟你闹情绪,这时你要不就肚子胀或痛、吃了消化不良,要不就又拉又吐,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另外,肠道里住着比人体细胞数还要多十倍左右的细菌,叫肠道菌群,它们不喜欢吃晕菜,喜欢吃蔬菜水果,吃完产生一些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资,如果你连续几天不吃青菜或者很少吃青菜,它们就会处于弱势,你的肠道健康也会出现问题。
睡眠对人体也非常重要。睡眠障碍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睡眠有助于身体生成和释放细胞因子,这种蛋白质通过靶向感染和炎症来产生免疫反应。
此外,研究表明,当人们睡眠不足时,他们对疫苗接种的反应就不是那么强烈了。所以,不好好睡觉的,容易免疫力下降。
那么,怎样预防“节日综合征”?以下几个温馨提示或许对你有帮助。
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或日夜颠倒,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即使熬夜,也尽量不要晚于半夜12点。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入睡时间在半夜12点(或更晚)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高;最低的是晚上10点~11点入睡的人群。不管是早睡还是晚睡,都不要赖床,睡足7-8小时就可以了。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针对东亚人群的一项研究发现,无论男性或女性,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的最低点,都落在了7小时睡眠上。
简单地说:每天睡7小时的人,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而睡得太少(小于5小时)或太多(超过10小时),死亡风险都增高。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要求就餐时间要规律,饮食结构要均衡,尽量在饭点吃饭,避免饱一餐、饿一餐,或者不吃早餐、吃夜宵,尽量荤素搭配,避免餐餐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却吃得很少,偶有一两餐大鱼大肉后,也要让胃肠好好消化、成分休息,吃点蔬菜水果“清清肠子”,以免引起积食、血糖血脂或者尿酸升高等问题。
限制饮酒
过年过节,为了庆祝或款待亲朋好友,喝一点小酒增加气氛,但喝多了不仅误事,还可能损伤身体,导致各种急性中毒症状,尤其是吃了头孢类等药物的,是绝对不能饮酒,否认会出现严重后果。正所谓“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又伤心”!
适当运动
入春后,万物复苏,人体的植物神经也一样,开始要动起来,如果一味地吃而不运动的话,也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昏昏欲睡、疲乏无力等症状,所以不管你多忙,一定得抽空出去跑跑步什么的,保持人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协调运作。
调节身心
吃喝玩乐要有度,避免乐极生悲,避免长时间呆在酒吧或房间里,要出去外面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与家人朋友谈心,把喜悦分享给大家,把心中的种种不快都倾吐出来;假期快结束时,尽早收心,计划一下回程及工作的事,让飞到千里之外的心提前回来适应一下节后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