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潜血阳性怎么办?

林贵德医生 发布于2022-01-25 17:41 阅读量6876

本文由林贵德原创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定期到医疗结构进行体检,大便常规及潜血,作为一项简单又便宜的检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小检查、大作用”,阳性一般提示消化道出血,肿瘤、良性溃疡、炎症等疾病都可能会引起出血,5ml以上的出血就有可能检查出来。


近几十年来,大便潜血帮我们“揪出”不少消化道肿瘤。但并不是大便潜血阳性,就提示消化道长肿瘤了,病因有很多,还得结合年龄、病史、症状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所以,即使检出了大便潜血阳性,也不必太紧张。



那么,大便潜血哪些病比较常见?



首先,我们要排除是不是真的消化道出血了。大便潜血有化学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前者不能把动物血和人血区分开来,如果你检查前三天内除了动物血、肝脏或较多瘦肉,有可能检查出阳性,这种我们称之为假阳性。免疫法就可以区分人血和动物血。


现在采用的方法基本都是后者,前者基本淘汰了。排除假阳性后,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找原因。



(1)如果是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虽然也是消化性溃疡多见,但首先要排除消化道肿瘤,因为这些肿瘤是慢性病,老年人更多见,比如胃肠道良恶性肿瘤,都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少量出血,累积出血量不大的情况下,不一定有什么症状,没症状不代表没问题,早期消化道肿瘤一般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果出现明显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往往都是恶性肿瘤中晚期的表现了。


所以,现在国内外都将大便潜血阳性作为胃肠道肿瘤的早筛检查。筛查出阳性的,进一步做胃肠镜检查了解有无肿瘤。


(2)如果是30-40岁的青壮年,那就要看看有什么病史,比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乙肝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性胃病、炎症性肠病等等,前两者比较多见,后两者相对少见。


另外,痔疮也很常见,痔疮出血者,便后擦拭纸往往可以看到鲜红色的血迹,但也有人以前没发现的,不少是有诱因的,比如喝酒、吃辣的,或者便秘、拉肚子,便秘者用力解大便还可能会出现肛裂,这时通常有肛门疼痛。


出现以上情况,可以先到消化专科和肛肠科进行相应诊治,一般经治疗后大便潜血是可以转阴的,如果反复,需进一步做胃肠镜、腹部CT等查明病因。


除此以外,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痛风,平时服用的非甾体类止痛药也可以引起胃肠粘膜损害导致少量出血;女性痛经或偏头痛可能也会吃止痛药。


如果是止痛药引起的,停药后吃1-2周胃药,大部分胃肠粘膜损害可以得到修复,大便潜血随之转阴。


(3)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一般检出大便潜血阳性的就比较少,一般是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感染,或者饮酒后剧烈呕吐引起的胃食管粘膜损伤,这些疾病治疗后潜血自然也就转阴了。


至于消化道肿瘤,非常少见,但大肠幼年性息肉偶尔还是能见到的,这个需要胃肠镜检查才能诊断。



总之,到了35岁以上,一定得重视体检,作为简单有用的大便检查,不要漏了,好好查,不要小看它的作用!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