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大便什么颜色?其实大便什么性状及气味反映一个人肠道的健康状况,甚至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日本肠道菌群专家辨野义己博士通过研究世界各地6000人(其中有360个是中国人)的大便,包括性质、气味和肠道菌群,来了解大便与肠道菌群及肠道健康的关系。他甚至自己参加了一个连续40天只吃肉的试验来观察大便的变化。
健康人的大便,水分大概占重量的80%,去掉水分剩下约20%固体成分中,剥落的肠黏膜和食物残渣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它们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就是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细菌1000种以上,大约有100万亿个,总量约1-1.5千克。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其肠道菌群的构成。下面来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细菌。
一、有益菌的代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乳酸菌以乳糖和葡萄糖为营养进行繁殖,通过发酵产生乳酸,保持肠道的酸性环境。这类细菌有乳杆菌(Lactobacillus)、乳球菌(Lactococcus)、肠球菌(Enterococcus)等各种乳酸菌,目前发现有400种以上。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特点是从葡萄糖中产生乙酸和乳酸。有益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乙酸、乳酸等物质的过程称为“发酵”。目前发现了40种,包括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杆菌(B.breve)在内的6种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腹泻,所以被称为有益菌。这两种细菌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细胞活力。
二、有害菌的代表——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gens),它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毒素,不仅会造成食物中毒,还会产生致癌物,有害菌分解蛋白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称为“腐烂(或腐败)”。除产气梭菌外,还有艰难梭菌(C.diffficile)、脆弱拟杆菌(B.fragilis),这些都是病原性细菌。吃肉多的人大便中就容易检测到此类菌,大便也大多“恶臭”,所以“恶臭”是有害菌的特点。有害菌多的肠道则多是氨、硫化氢、粪臭素、吲哚、苯酚及甲基硫醇等恶臭物质,正常肠道排除的气体大半是不具臭味的氮气、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
三、机会致病菌,又称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群大便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大约占肠道细菌总量的20%-30%,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等有害菌约10%,还有60%-70%就是机会致病菌。这类最具就是大肠杆菌,有很多种,如果有益菌占主导地位,大肠杆菌就不会致病,如有有害菌占主导地位,大肠杆菌就会成为有害菌的“帮凶”,促进肠内腐败的发生。
那么,饮食和大便性质跟肠道菌群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健康人的大便颜色典型的就是土黄色或者褐色。如果大量食用谷物、豆类、蔬菜,大便酸性就上升,就会呈黄色;油腻食物吃得越多,胆汁分泌就越多,大便颜色就加深,颜色越深,就越易于有害菌的繁殖。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大便就会变粗;长期大量近视营养价值低的垃圾食品和零食,大便就会变细,量也会减少。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排便习惯均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肠道健康,甚至影响整个身体,导致疾病的发生,比如肥胖、糖尿病、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见)、慢性便秘,甚至出现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下面是辨野义己博士设计的肠道年龄小测试,你可以测一下自己的肠道年龄。
1.生活习惯:(1)每天排便时间不固定 (2)经常吸烟 (3)皮肤干燥、长疙瘩 (4)缺乏运动 (5)屁臭 (6)脸色差,显老 (7)经常感到有压力 (8)入睡困难,睡眠不足 。
2.饮食篇:(1)经常不吃早饭 (2)早上很忙 (3)吃饭不规律 (4)一周在外面吃饭超过4次 (5)蔬菜摄入量不足 (6)爱吃肉 (7)不喜欢喝牛奶和乳制品 (8)爱喝酒。
3.排便篇:(1)经常不用力就拍不出大便 (2)总有排不尽的感觉 (3)大便硬、很难排出来 (4)大便短小 (5)有时大便稀软 (6)大便颜色发黑 (7)大便容易粘在马桶里(8)大便臭。
现在看看你符合几条吧。
≤3个——肠道年龄=实际年龄
4~9个——肠道年龄=实际年龄+10岁
10~14个——肠道年龄=实际年龄+20岁
≥15个——肠道年龄=实际年龄+30岁
这个测试指示一个大致的判断标准,测得结果也是一种可能性,但如果数值高了,就需要从改变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肠道保持年轻,身体趋于健康,何尝不是好事。
在此向爱吃肉、肥胖及常年大便不正常的网友推荐一下辨野义己博士写的科普书《大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