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门诊,经常有病人这样问:“医生,为什么我的胃病老是治不好?”他们指的的胃病,绝大多数的慢性胃炎,而且大多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看到“慢性”两个字,病人就吓晕的,“慢性”意味着时间很长了,治起来可能也很漫长。但事实是怎么样的呢?从我与病人的沟通中,可以看出,病人很多时候喜欢“胡思乱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医生与病人解释、沟通不足导致的。那么,慢性胃炎久治不愈有哪些原因?下面我就以我自己的一些体会来给大家分析。
1.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少病人虽说治了很久,但都没查过幽门螺杆菌,其实这个检查很简单,就是禁食2-3小时后吹个气就能检测出来,检查前要停用拉唑类药物(比如奥美拉唑)2周以上才查得准,还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也要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大部分根 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四联疗法,10或14天)后就药到病除。所以慢性胃炎患者还是建议到消化专科就诊,才能得到规范的诊治。
2.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还有以下原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就是烟酒、浓茶、咖啡。不少病人,长期头痛或者关节痛,都是久病成医,自己买点止痛药吃就好了,有的老人家是偷偷吃的,不给家属知道,因为他们买的药比较便宜,常见便宜的止痛药一般是含消炎痛之类的药,这些要是对胃黏膜是有损害,甚至可以引起溃疡出血。还有就是年轻人,常见的因素就是烟酒、浓茶和咖啡。酒,很多人就很好理解,但是说到烟,很多人都以为主要是对呼吸系统尤其是肺有很多影响,其实吸烟是整个消化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上消化道,包括食管炎、胃炎、食管癌及胃癌等。另外,茶碱和咖啡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食管及胃黏膜损害的。
3.病人存在的顾虑未解除。很多病人,存在恐癌、疑癌的心理,他们有的会问:“医生,我这个问题吃了那么久的药,老是不好,会不会变成癌啊?”很奇怪,中老年人有这样的想法,年轻人,90后也有这样的疑虑,仔细一问,不少人来看病前就在网上查了很多东西,越查越紧张,越查越觉得自己越像是得了癌,其实很多都是非特异性的胃炎症状,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查一对,就是胡思乱想。那么,慢性胃炎会变成胃癌吗?这就要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经典演变途径说起,现在认为,肠型胃癌是这样从炎症慢慢演变过来: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肠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从轻度到重度)→肠型胃癌。而在这个演变途径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即使是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浅表性胃炎开始算起,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变成胃癌。据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到1%会变成胃癌。所以,浅表性胃炎的病人,完全是杞人忧天,即使是萎缩性胃炎,根 除了有幽门螺杆菌之后,也没那么容易就变成癌,也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正是因为恐癌心理在作怪,病人腹部不适的症状老是反复。所以我跟病人开玩笑:“你现在是慢性胃炎,治疗十年后还是慢性胃炎,哪天你把这个病忘了,可能也就好了”。即使没有症状的人,一查胃镜,胃窦有点轻微充血,也会诊断“浅表性胃炎”,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浅表性胃炎是没有多大临床意义的,没必要长期吃药!心理调节更重要,医生的解释也显得非常重要。
4.另外,还有一些生活及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胃炎的症状反复,比如:暴饮暴食,吃完饭后马上睡觉,缺乏运动等等。
所以,得了慢性胃炎,不要紧张,规范治疗、饮食注意、规律作息、心理调节、适当运动,就可以把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