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作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与护理,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其危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脑血管病的世界,学习如何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健康。
1.脑卒中: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分为两大类: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和脑血管堵塞引发的“脑梗塞”。脑卒中是我国首位的成人致死、致残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①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
②可干预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特别是房颤、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口服避孕药、抗凝治疗、高尿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BMI≥28kg/m2)。
3.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120原则: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BE FAST原则(BE FAST中文直译:赶紧的)!
●让大家尽快识别脑卒中(中风):“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 ,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S”:Speech 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意思;“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卒中,立即拨打120电话!
4.紧急行动:脑卒中的急救黄金时间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尽快将病人送往有溶栓或取栓能力的医院,越早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越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切勿喂食药物或水。记住,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当然,上述的做法都是针对已经突发中风的患者。是否有什么方法,来预防卒中发作呢?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中风呢?
一是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烟酒不良嗜好等。
二是作息不规律、总熬夜的人。
三是罹患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病人,就容易得脑卒中的人。
尤其近年来青年卒中患者人群逐渐增加,与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均有关系。
这些人群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科学锻炼,合理饮食,预防卒中发生。
健康饮食:滋养与防护的双管齐下
食养是良医,健康的饮食不仅是滋养身体的源泉,更是坚固身体的砖石,使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通过改善饮食既能预防导致脑卒中的多种高危因素,如原发性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又能控制这些疾病的继续发展,最终达到降低脑卒中风险的目的。
我们推荐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合理饮食。
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准则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准则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准则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准则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科学锻炼:预防与康复的双重保障
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预防脑卒中,还能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可以有效预防卒中。对于卒中患者,卒中后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能帮助改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做到三个1 、三个不 、五个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把健康饮食和运动归结为“三个1 ,三个不,五个半”,方便大家记住和操作。
三个1:每天吃1斤蔬菜;每餐含1份粗粮或全谷物 ;每天吃 1个拳头大小水果。
三个不:不吃高盐食物;不吃高糖食物;不吃高油脂食物。
五个半: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周5次。
在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情况下,咨询医院营养师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案。
6.行动起来,战胜脑卒中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运动和医学的结合能够很好地降低卒中风险。养成科学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作息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行动起来,战胜脑卒中!
作者:訾思齐 (实习生/蚌埠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
2.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WS/T 558—2017
3.世卫组织关于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全球指南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36656/9789240032156-chi.pdf
4.《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