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没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是否需要提前预防使用一些药物?
答 不需要。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2.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好得更快吗?
答 不会。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选择1种即可。对于同一症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3. 如果发烧了,可以选用哪些退热药?
答 其他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它们的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可以起到退烧作用。需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多种退热药。
4. 如果发烧了,退热药在什么时候吃?想退烧快一点能多吃几片吗?
答 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
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热药。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答: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的人群,较为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1种即可。
5. 如果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可以买普通感冒药来治疗吗?
新冠感染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状有相似之处,一些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流涕的症状,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服药期间需格外注意。
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也具有抗过敏(药名中含“敏”字)、缓解鼻塞(药名中含“伪”“麻”字)、止咳(药名中含“美”字)的作用。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感冒药”,以免出现重复用药、药物过量风险。
6.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要不要继续吃药巩固疗效?
答 新冠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若不舒服的症状缓解好转了,就应该适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