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前列腺MRI解剖分区

张轶庠医生 发布于2025-04-14 20:31 阅读量275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EDUwSBe9nLJtH2nW84FS1Q


解剖学

前列腺分区解剖学

  • 移行带围绕着前列腺尿道。该区域在老年男性中扩大,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
  • 中央带位于前列腺底部的移行带后面,围绕着左射精管和右射精管。
  • 前纤维肌基质是位于前列腺前侧的一小块组织。
  • 外周带位于前列腺的后部和侧面。

70-75% 的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 (PZ)。该区域的后部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进行检查。

25% 的前列腺癌起源于移行带 (TZ)。极少数前列腺癌出现在中央带或前纤维肌基质中。

扇区解剖

  • 基底部每侧有 7 个扇区:
    • AS:前纤维肌基质
    • TZ: 前移行带和后移行带
    • PZ:前区和后区
    • CZ:射精管周围的中央带
    •  2.1 版中添加了两个额外的扇区,用于 左右后基底部的内侧 PZ PZpm)(红色)
  • 中部每侧也有 6 个扇区:
    • AS:前纤维肌基质
    • TZ: 前移行带和后移行带
    • PZ:前、后内侧和后外侧外周带
  • 尖部每侧也有 6 个扇区:
    • AS:前纤维肌基质
    • TZ: 前移行带和后移行带
    • PZ:前、后内侧和后外侧外周带
  • 精囊分为左和右
  • 尿道括约肌位于前列腺尖和尿道的膜段。

PI-RADS  2 版中使用的扇区图使用了 39 个扇区(14 个在基底部,12 个在中部,12 个在前列腺尖部,个精囊和 1 个尿道括约肌)。在 2.1 版中,为基底部的左右后内侧 PZ PZpm) 增强加了两个额外的扇区(见下图,红色)

MR 解剖学

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轴向T2 图像,其他方面正常。外周带是一薄层均匀的高信号,边界清晰连续性的低信号包膜。移行带通常表现为不均匀中等信号,病灶被边界清楚的BPH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所取代。精囊具有均匀T2高信号。未见淋巴结肿大。

区域淋巴结

DWI 是检测淋巴结的最佳序列。

T1可用于解释淋巴结的边界轮廓和信号特征。

如果仅基于大小MR 区分阳性或阴性淋巴结的准确性较低。

以下特征是可疑的:

  • 圆形和短轴 ≥8mm;椭圆形和 短轴≥10mm;不均匀外观;边缘不规则

区域淋巴结(绿色)低于髂总交界处水平,分为 N1 分期:

  • 盆腔;下腹部;骶;髂骨(内侧、外侧)

远处淋巴结(红色)位于这些区域之外,分期为转移性疾病M1a

  • 主动脉;髂总动脉;腹股沟;锁骨上

使用扇形图定位肿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