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术后切口冒“油”(脂肪液化)的处理

张轶庠医生 发布于2025-03-31 07:33 阅读量1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9P7ueN8C0g5VaAG0zTj8Wg





前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妇科术后脂肪液化形成的高危因素和原因,当我们脂肪液化已经形成之后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及时、规范的处理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可无自觉症状,在术后5~7d时出现切口渗液增多,挤压时可见淡黄色液体自切口溢出,无异味,不伴有脓液;

(2)也有部分患者感觉切口处疼痛,触压时疼痛加重,但无硬结

(3)脂肪液化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无红肿热疼等急性炎症表现,无发热或仅有低热;

(4)检查时可见切口未愈合或愈合不良,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层游离、分裂,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皮下脂肪全层裂开,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仅皮下裂开,皮肤愈合良好;

(5)切口渗液培养无细菌生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异常增高。

(6)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①多发生于术后5~7d; 

②切口有淡黄色渗液溢出,挤压时渗液增多;

③切口无硬结、无脓性分泌物,可有轻微红肿及压痛;

④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⑤无全身发热、白细胞异常增高的炎症反应表现;

⑥渗出液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渗出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脂肪干细胞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显著



处理:早期识别、充分引流、彻底清创、预防感染、适时缝合
1、换药及伤口处理

(1)“袪腐生新”:目的是充分引流、保持切口局部清洁、祛除腐肉切口渗液不多时,可选择局部挤压排出积液,或只拆除局部1~2根缝线,清除积液和坏死组织,放置引流条,表面覆盖纱布,每日或隔日换药切口渗液较多时,需要拆除更多的缝线或开放切口,充分的引流和洁净创面创面干燥、切口底层及两侧缘全部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方可进行Ⅱ期缝合创面张力不大、液化面积小者,可使用蝶形胶布拉拢切口

(2)Ⅱ期缝合:当无渗液、创面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即可进行缝合,一般选择4#丝线将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全层间断缝合,注意皮肤对合整齐;脂肪层留置引流,24~48h拔除;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大功率、大面积电凝止血。

(3)远红外线照射及微波治疗:俗称“神灯”治疗,通过温热效应,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切口干燥,利于切口愈合。

(4)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可减轻炎症反应。

(5)其他的如局部切口负压治疗,新型敷料的使用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红蓝光科普系列丨摔伤、烫伤、伤口感染……家庭常见外伤还可以这样处理!

2、治疗基础疾病

(1)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随机或餐后2h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内,空腹血糖<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

(2)改善贫血及低营养状态:补铁、补充蛋白、增加高蛋白饮食等。

(3)合并咳嗽、咳痰、呕吐等症状者可给予止咳、化痰、止吐等对因对症处理,腹部加压包扎可降低刀口张力。

3、心理支持

切口脂肪液化是很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过规范的处理都能够得以愈合,只是时间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换不好的切口,充分沟通告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忧虑,积极配合治疗即可。







大医治未病,能把疾病初起的苗头扼杀掉才是最重要的。

(1)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态

(2)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随机或餐后2h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8%;

(3)术前停用抗凝药物,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选择合适的切口、切口切开的方式、术式等;术前戒烟4周;

(4)术中规范操作:

选择合适大小、部位的切口;

避免消毒液进入切口(尤其是酒精);

尽可能缩短切口显露时间

避免因反复切割造成组织损伤,避免高频电刀长时间和脂肪组织接触;

切口出血时,精准钳夹,避免大块组织电凝止血

注意无菌操作,手术操作要轻柔,忌粗暴;

⑦大量生理盐水清洗切口,清除受损或坏死的脂肪组织;

全层缝合皮下组织,不留死腔,缝线密度松紧适宜,组织解剖层次对位

⑨脂肪肥厚者可考虑分层缝合,减少缝线的切割作用,必要时放置皮下引流管,减少皮下积液。


参考文献:
1. 孙丹,高福锋,范江涛,等. 妇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管理中国专家意见(2025年版) [J]. 临床军医杂志, 2025, 53 (01): 17-21+25.
2. 孔北华,马丁,段涛主编《妇产科学》第10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