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资料:65岁,女性。
主诉:间断肉眼血尿1月。
主要既往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脑梗死。
查体:腹软,无压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关键实验室检查:尿液TCT检查阴性,血肌酐 57μmol/L,eGFR 97ml/min/1.73m2。
关键影像学检查:泌尿系增强CTU示双侧肾盂内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影,左侧大者1.5cm,右侧大者1.3c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排泄期双侧肾盂可见多发充盈缺损;双侧肾积水,腹腔脏器未见明确转移,腹膜后、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入院诊断: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
简要治疗经过:
Step1 (Day1)
左侧肾盂输尿管——经尿道左侧输尿管软镜探查可见肾上盏两处菜花样肿物,大小分别约1.5cm、0.6cm,输尿管及肾中下盏未见病灶;行输尿管镜软镜下肾盂肿瘤活检+激光消融术,术后病理左侧肾盂乳头状尿路上皮癌,60%呈低级别,40%呈高级别(G2),未见明确浸润,HER2(3+)。
右侧肾盂输尿管——右侧输尿管上段狭窄,输尿管镜及软镜鞘无法置入,一期留置输尿管支架。
▶▷ 初步诊断:
左侧UTUC(pTaN0M0)
右侧UTUC(cTaN0M0)
按照EAU指南危险分层标准,UTUC为高危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NU)是标准治疗方案,但双侧UTUC考虑有保肾治疗指征:
方案1:一侧保肾治疗+对侧RNU
方案2:双侧保肾治疗
Step2
患者左侧活检病理HER2 3+,给予维迪西妥单抗(每3周×120mg/次)+ PD-1抑制剂治疗3个周期。
Step3(2.5months)
复查肾功能+影像学+尿液TCT+输尿管镜检查。
肾功能:67ml/min/1.73m2,较前下降。
左侧UTUC——左肾上盏可见既往激光消融术后瘢痕,部分粘膜毛糙,盏颈狭窄,未见肿瘤复发;活检病理示肾盂粘膜慢性炎症,伴肉芽组织增生。
右侧UTUC——右肾上盏可见粘膜隆起病变,范围约1.2*1.0cm,活检后行输尿管软镜激光消融术活检病理:送检组织部分呈乳头状结构,间质显著玻璃样变性伴钙化,表面被覆扁平上皮,结合病史考虑尿路上皮癌治疗后改变,术后病理ypT0。
Step4
予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5个周期。
不良反应:脱发、乏力、 肾功能下降(血肌酐 94 μmol/L,eGFR 55ml/min/1.73m2)。
PD-1抑制剂序贯维持治疗。
随访复查结果:
Step5(6months 、12months)
复查MRI、尿液TCT、双侧输尿管镜探查未见复发。
基于ChekMate-274研究,纳武利尤单抗于2023年纳入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用于肌层浸润性UC和UTUC术后辅助免疫治疗(II级推荐、IA类证据),PD-1抑制剂国内首次获批应用于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
2024年3月NEJM发表EV-302研究、2025年1月Annals of Oncology发表RC48-C014研究,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进入免疫联合ADC药物时代。
2025年2月 ASCO GU报道RC48-C017研究, cT2-4aN0-1M0 MIBC患者进行维迪西妥单抗特(RC48)联合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pCR率高达63.6%,免疫治疗联合ADC治疗从晚期一线扩展到围术期治疗。
双侧UTUC临床上相对罕见,高危组患者也应当充分考虑单侧/双侧保肾治疗的可行性。
维迪西妥单抗疗效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较强,本例患者未取得右侧UTUC病理,参考对侧病理HER2 3+进行新辅助治疗存在一定不足。
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打破传统一线含铂化疗有效率低、患者耐受性差的不利局面。
患者耐受性良好时,建议采用维迪西妥单抗+特瑞普利单抗 q2W标准治疗方案,可缩短新辅助治疗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