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经皮肾镜微创手术没那么可怕

张轶庠医生 发布于2025-03-25 08:03 阅读量104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ODVDJ7krU4R9pd1qznNV3w

经皮肾镜对肾脏伤害大吗?泌尿外科医生详解手术利弊与风险 









经皮肾镜取石

引言 

    “肾脏上打洞取石”是许多患者对经皮肾镜手术的直观印象。这种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但其对肾脏的潜在影响仍备受关注。作为泌尿外科医生,我常被问及:“手术会不会伤肾?风险到底有多大?”本文结合临床数据与真实案例,全面解析手术的利弊与风险。

 一、经皮肾镜的创伤程度:微创≠无创 




经皮肾镜通过皮肤建立直径3-10mm的通道进入肾脏碎石,属于微创但有创操作,其创伤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1. 通道数量与大小 

   - 单通道(7mm以下)对肾实质损伤较小,多通道或大通道(>10mm)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 结石复杂程度 

   - 鹿角形结石或分散多发性结石需多次穿刺,可能加重肾皮质损伤。 


3. 医生操作技术 

   - 经验不足可能导致肾盏撕裂或血管误伤,术中灌注压力过高可引发肾盂反流。 


关键数据: 

- 术中出血发生率约5%-10%,严重出血需介入栓塞的概率为1%-2%。 

- 术后短期肾功能下降比例约15%-20%,多数在3-6个月内恢复。

二、哪些情况可能加重肾脏损伤?

 

1. 高风险人群 

   - 孤立肾患者:肾脏代偿能力差,术中损伤可能导致不可逆肾功能丧失。 

   - 肾功能不全者:术前GFR<30ml/min时,手术可能加速肾衰竭。 


2. 并发症警示 

   - 肾萎缩:约3%-5%患者术后出现肾脏体积缩小,多见于长段狭窄或反复感染病例。 

   - 感染性休克:未控制的尿路感染可能因手术扩散,危及生命。 


三、手术获益与风险的平衡 




决策原则: 

- 优先选择:直径>2cm结石、鹿角形结石。 

- 谨慎选择:孤立肾、凝血功能障碍、未控制感染患者。


四、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肾脏损伤? 



1

术前精细评估 

   - 必查项目:CT尿路成像(CTU)明确结石分布,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功能。  


2

术中关键技术 

   - 超声引导穿刺:减少盲穿导致的血管损伤。 

   - 低灌注压力:维持20-30cmH₂O,防止肾盂高压。 


3

术后严密监护 

   - 监测指标:血红蛋白(术后24小时下降>2g/dL提示出血)、尿量(<0.5ml/kg/h需警惕肾损伤)。

五、术后肾功能恢复策略 


01

药物治疗 

   - 出血患者:氨甲环酸静脉注射+输血支持。 

   - 肾功能保护:α-硫辛酸(抗氧化)、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 




02

生活方式干预 

   - 饮水管理:术后3天每日限水1000ml,逐步增加至2000ml/日。 

   - 饮食控制:低盐(<5g/d)、低草酸(忌菠菜、浓茶)。 




结语 

    经皮肾镜对肾脏的损伤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手中,它是清除结石、挽救肾功能的利器;若盲目使用,则可能带来不可逆损伤。关键在于严格把握适应症、精细化操作与个体化术后管理。


(注:本文参考2024版《中国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防治指南》及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