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为什么需要警惕最新的技术且不可盲信? 以机器人手术为例

张轶庠医生 发布于2025-03-22 09:00 阅读量135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YgKHw0lQ2X0ZZiAPxXD5EA

写这篇文章旨在让读者更加理解临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医生临床经验的意义,以给大家一些警醒。
临床新技术要想发挥最好的疗效,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使用经验,两者结合才可以,缺一不可。如果医生经验不足,就直接使用新技术,往往没有技术成熟的原有的技术更可靠和安全。
以机器人手术为例,先来看一张图片,一位肾癌术后患者家属的评论。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肿瘤患者,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是什么?
机器人手术并达不到让肿瘤的手术治愈率更高,也就是和传统的手术的治愈率没有区别。
对患者的益处是: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和不适减少、术后快速恢复、更短的住院日、更小的切口、感染风险更小、失血减少和术后瘢痕小,总的来说就是机器人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小。  
所以,机器人手术虽然昂贵,也不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但是能减少创伤就是不小的优势,同样也受到很多有钱人的青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机器人手术的主打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怎么上图中这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做了常规手术恢复地更快,其余5个做了机器人手术的反而恢复地差呢?
注意,这不是个别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也就是做了机器人手术反而损伤更大。
其实也不难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医生缺乏机器人手术的经验。但是医生绝不会告诉患者,机器人手术我只做过1例、3例或5例,只会告诉患者这个手术很先进,效果好创伤小。
我们看下一张图,机器人手术设备的操作示意图。机器人手术设备依据不同手术部位有多种不同类型,且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图片展示的只是其中一种。
有些患者会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机器人手术是医生和自动机器人一起做手术,实际上并不是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医生是坐在椅子上操作的,通过电子设备操控多条机械臂进行手术,适用于难度高的、需要精细复杂操作的手术。
机器人手术和传统手术其实存在明显区别,很多医生已经对传统手术方式非常熟练,都有肌肉记忆了,突然改成机器人手术,真的有这么容易熟练掌握么?当然没那么容易。有些手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甚至觉得机器手臂还不如自己的双手。
我们来看公认的机器人手术的弊端,如下所示:
写得很明确,机器人手术除了花费高的弊端,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医生缺乏使用经验带来的风险。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打乒乓球使用的球拍,一位选手原先用的是使用多年的100块一副的拍子,突然给了他一块3000元且号称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球拍,请问他能一上来就发挥实力,比得过原先熟悉的拍子么?极大的概率是水平暂时会下降,但如果多练习一段时间,用熟之后肯定会优于原来的拍子。
机器人手术的道理也相同,别把医生想的太神,一个技术一上手就可以掌握到最佳水平,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机器人手术也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初次使用不可能就做得很好,很可能需要10例或以上才逐渐变得熟练。
所以,当患者去一家医院,被推荐机器人手术时,需要核实一下外科医生到底做了多少例,有没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有非常多的机器人使用经验的医院,那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还是要慎重考虑。这个原理其实适用于任何新技术的使用,医生越有经验越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