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男性必看!前列腺癌(Pca)早筛攻略,科学治疗与随访要点全解析

张轶庠医生 发布于2025-03-15 08:04 阅读量177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Kn-QJaP3iDBE-pnCSFj4LA

前列腺癌全解析:早发现、科学治疗、定期随访,守护男性健康!  








转发给身边的男性亲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多发于中老年男性。随着医学进步,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本文基于《2024 EAU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为你全面解析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与随访要点!  

一、前列腺癌:这些风险因素要警惕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年龄:50岁以上男性风险显著增加,60岁后发病率快速上升。  

- 遗传:家族中有前列腺癌患者(尤其直系亲属)、携带BRCA基因突变者风险更高。  

- 种族:非洲裔男性发病率高于亚裔和欧裔。  

- 生活方式:高脂饮食、肥胖、久坐等可能增加风险,但证据尚不明确。  


注意: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特定预防措施,但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仍是关键!  !

二、早期发现:症状与筛查  

常见症状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无症状,进展后可能出现:  

- 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夜尿增多;  

- 血尿、精液带血;  

- 骨盆或背部疼痛(提示转移)。  


筛查建议

- PSA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重要筛查指标,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非裔男性、BRCA突变者):建议45岁起定期检测。  

  - 一般人群:50岁后与医生讨论是否筛查。  

- 直肠指检(DRE):医生通过触诊判断前列腺异常。

- MRI与靶向活检:若PSA升高或DRE异常,需进行前列腺MRI,发现可疑病灶后通过靶向活检确诊。  

划重点:PSA升高≠癌症!炎症、增生也可能导致PSA升高,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三、诊断与分期:精准评估病情 

1. 病理分级(ISUP分级)

  通过活检组织分析癌细胞恶性程度,分为1-5级(1级最轻,5级最严重)。例如:  

- 低危:ISUP 1级(Gleason评分≤6),生长缓慢,可能无需立即治疗。  

- 高危:ISUP 4-5级(Gleason评分8-10),侵袭性强,需积极干预。  


2. 临床分期(TNM系统)

 - T(肿瘤范围):T1(不可触及)→ T4(侵犯周围器官)

- N(淋巴结转移):N0(无转移)→ N1(有转移)

- M(远处转移):M0(无转移)→ M1(转移至骨、肺等)


分期决定治疗策略:

  - 局限性癌(未扩散):手术或放疗可根治。  

-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癌:需综合治疗控制进展。  

四、治疗方案:个体化选择是关键  

根据年龄、分期、健康状况和患者意愿,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1. 低危/极低危癌:观察与监测 

- 主动监测(AS):定期PSA检测、MRI和活检,避免过度治疗。  

  - 适用人群:预期寿命>10年、肿瘤生长缓慢者。  

- 观察等待(WW):针对高龄或合并严重疾病患者,仅处理症状。  


2. 中高危癌:积极治疗

- 手术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适合预期寿命较长、肿瘤局限者。  

  - 可保留性神经(减少勃起功能障碍),但需评估肿瘤扩散风险。  

- 放疗:  

  - 外照射放疗(IMRT/VMAT):精准打击肿瘤,保护周围组织。  

  - 近距离放疗(粒子植入):适合中低危患者,副作用较少。  

- 联合治疗:  

  - 高危患者需放疗联合激素治疗(ADT),降低复发风险。  


3. 转移性癌:综合控制

 - 激素治疗(ADT):降低雄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代谢异常。  

- 新型药物: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期。  

- 化疗与放射性核素治疗:多西他赛、镭-223等用于晚期控制。  

五、随访管理:早发现复发,优化生存

 - 术后/放疗后随访:

  - 每3-6个月检测PSA,持续5年;之后每年一次。  

  - 若PSA升高,需进行PSMA-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复发。  

- 转移患者随访:  

  - 每3个月评估症状、PSA及影像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提示: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六、预后:多数早期患者可长期生存 

 - 局限性癌:5年生存率>99%,10年生存率约95%。  

- 局部晚期癌:5年生存率约70%-80%。  

- 转移性癌:5年生存率约30%,但新型药物显著延长生存期。  

七、常见误区与真相

  - 误区1:“PSA高一定是癌!”  

  → 前列腺炎、增生也会导致PSA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 误区2:“手术会彻底丧失性功能!” 

  → 神经保留手术可降低勃起障碍风险,术后康复训练也很重要。  


- 误区3:“晚期只能放弃治疗!”  

  → 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涌现,生存期显著延长。  

总结  

前列腺癌并非“绝症”,科学管理是关键: 

1. 早筛查:高危人群定期检测PSA。  

2. 精准治疗:根据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放疗或药物。  

3. 终身随访:监测复发,及时干预。  

4. 关注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康复训练不可少。














记住: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方案,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2024 EAU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 

快手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