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各器官的发育都较足月儿差,要赶上足月儿的发育水平,需要“追赶式生长”。要实现追赶式生长,需要科学的喂养方案。
1.纯母乳喂养
对于母乳充足且早产儿为低危时(出生体重>2000),首选纯母乳喂养。
2.母乳+母乳强化剂
应用对象: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
母乳强化剂一般在早产儿的摄入量为100ml/(kg·d)后加入到母乳中,使其热卡密度增加至80~85kcal/100ml。
视具体情况,可采用半量强化(73kcal/100ml)或全量强化(80~85kcal/100ml),强化喂养次数1~3次/天。
3.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 (住院时使用)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纠正年龄达足月;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不超过每天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母乳喂养+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为早产儿设计的出院后配方奶粉是目前推荐使用的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的营养源。
5.母乳喂养+足月儿配方奶
对于低危早产儿,若母乳不足,可加足月儿配方奶。
6.微量营养素的补充
维生素AD或D3、钙、磷、铁剂、锌、DHA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IU/d,三个月后改为400IU/d,直至3岁。配方奶喂养者不必额外补维生素A、钙、磷,但需要适当补锌。
对早产儿来说,DHA是一种条件必需营养素。
7.特殊奶粉:水解蛋白奶粉(深度、部分)、氨基酸配方奶粉、无乳糖奶粉、特殊用途奶粉:主要针对牛奶过敏、乳糖不耐受、某些特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由于这类奶粉口感不好,非必要不推荐使用。
8.益生菌和益生元:不推荐作为早产儿食品常规添加剂使用。
9.泥糊状食物:矫正月龄达4~6个月时添加。
资料来源:毛萌主编,《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儿童保健学分册》,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