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常见问题解答

蓝海平医生 发布于2018-07-10 12:42 阅读量7020

本文转载自健教处方

(一)婴幼儿喂养常见问题

1、小婴儿睡觉和吃奶时为什么喉咙发出带痰的声音?

答:由于小婴儿胃贲门平滑肌较松弛而幽门平滑肌相对肥厚,哺乳后容易返流或溢奶而出现好似呼吸道感染后有痰的声音;也有很多小婴儿喉软骨相对软,呼吸和吞咽时,在喉部摆动发出类似喉部有痰的声音。

2、宝宝牛奶过敏怎么办?

答:牛奶过敏的孩子进食含任何含牛奶的食物就可能出现过敏,所以必须停掉一切含牛奶的食物。对于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只能进食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不建议用羊奶替代,因为存在交叉过敏的可能。

3、母乳喂养的小婴儿为什么经常排泡沫稀水便?

答:因为母乳含可溶性食物纤维(低聚糖),小婴儿肠道内乳糖酶不成熟,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会吞咽很多空气到胃肠内,所以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带泡沫,排气多等现象属正常现象。母乳喂养儿只要宝宝精神好、进食好、体重增长正常,不用担忧,若怀疑乳糖不耐受,每次喂养前添加乳糖酶或适当补充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乳酸杆菌等)促进肠道乳糖酶的成熟,可逐渐缓解症状。

4、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答:孩子不爱吃饭,首先排除有无进食后不舒服表现--食物过敏。若不是,就应考虑是否有挑食、偏食、进食不专心。6-9个月就要开始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定时、定点进餐,大人应做表率,自己先进食再喂孩子,不强迫孩子按家长要求进食,也不要采用玩耍等方式诱导孩子多进食,每餐进食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饥饿是调整进食行为的有效方法。

5、婴儿食物过敏怎么办?

① 食物过敏主要影响消化道(呕吐、腹泻、大便带血等)、皮肤(湿疹和荨麻疹)和呼吸道,常伴生长迟缓。诊断的金标准是食物回避+激发试验。进食某种食物后至少观察72小时,若出现异常反应停止进食,观察症状缓解/消失后再次进食同种食物又出现类似症状就可诊断,需完全停止过敏食物3-6个月。

② 过敏原检测可确定过敏原,选择其他食物替代,如怀疑大米、小麦过敏,可选小米、燕麦、藜麦等。牛奶过敏选氨基酸/深度水解配方。食物搭配合理(特殊配方粉+粮食+肉+菜)且进食量够就能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

③ 引起过敏的三大原因:生后过早进食配方粉,特别是生后头几天;频繁使用消毒剂;滥用抗生素。预防过敏的最好方法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不仅提供婴儿所需且容易接受的营养素,而且母乳喂养能帮助婴儿建立肠道菌群。

④ 婴儿出现食物过敏,应回避相应食物和含有该食物的其它混合食物。如牛奶过敏,除停喂配方粉,还要停止进食含牛奶的面包、蛋糕等。既不要任意扩大限制进食的食物范围,也要回避过敏食物。

(二)婴幼儿护理常见问题

1、小宝宝嘴唇白色小泡需要处理吗?

答:小婴儿嘴唇白色小泡样状况是吸吮小泡,出生时即可出现,几个月自行消失,属良性现象,对孩子没有任何伤害,自然无需任何治疗。

2、新生儿粟粒疹、婴儿痤疮如何护理?

答:新生儿鼻部细小白色不高出皮肤的小点称粟粒疹,无任何不适,无需治疗。脸颊部出现的粒状红疹,有些白尖,甚至会化脓,称婴儿痤疮,与产后离开母体,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室内温度过高可使皮疹加重。保持皮肤清洁,出现化脓可局部使用百多邦。

3、宝宝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怎么办?

答:很多婴儿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定时,特别是早起,用温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只要白眼球不红,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鼻泪管多会自身通畅,很少需手术。

4、宝宝尿布皮炎怎么护理?

答:首先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少覆盖,多晾晒,保持室温合适;其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不用任何化学清洗剂),不要用湿纸巾擦拭,用柔软的干毛巾沾干,还可用风筒的弱风吹干皮肤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不涂抹油性药物,以保持局部皮肤透气。尿布皮炎护理原则:干燥+透气(清洁)。

5、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答:母乳性黄疸包括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是因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逐渐消退,应早哺乳、按需哺乳。晚发型从生后6-8天开始,严重者可暂停母乳3-5天,黄疸可明显消退,哺乳后黄疸再次上升,可持续2-3个月,只要黄疸不重,持续时间长对孩子没有伤害,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6、什么是婴儿肠绞痛?

答:婴儿在生后4-6个月特别容易出现婴儿肠绞痛-肠胀气引发的频繁哭闹,排气多、排便费劲但不干等症状。主要原因是肠道发育尚不成熟,也可能与配方奶耐受不好有关。建议孩子清醒时多趴着,也可以服用西甲硅油滴剂缓解症状。配方奶喂养儿如果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应选用氨基酸/深度水解配方。肠绞痛虽然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哭闹都是肠绞痛。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来说,哭闹是他们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孩子哭了,首先要排除饥饿,拉臭、衣被等常见问题后,还要检查孩子的腹股沟、肛门、肚脐有无异常的包块,有无发热,面色有无异常,呼吸有无急促费力,如果孩子是哭一阵停几分钟,还要警惕肠套叠等,如有这些异常情况要及时找医生。

7、母乳喂养儿需要喂水吗?

答:母乳喂养儿吃奶阶段,奶中90%为水。吃奶充足的婴儿也就喝足了水,除非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时。如何判断是否需额外添加水?通过判断婴儿排尿的颜色。在未服维生素等药物的前提下,婴儿尿液为无色或淡黄色,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

8、如何给宝宝添加衣物?

答:婴儿本身代谢旺盛,平素穿盖应比成人偏少,不要认为婴儿怕冷,实际是怕热,特别是捂热出汗后招风易感冒。老人看孩子,因自身易冷,常给孩子穿盖较多。婴儿颈部温热、手脚偏凉正合适。婴儿心脏小,每次搏血达手脚末梢少,所以偏凉。

9、宝宝白天吃奶少,晚上拼命吃奶怎么办?

答:白天不喜欢吃奶,而晚上频繁吃,是家长误导造成的错误习惯。很多家长认为白天吃的少,晚上应给孩子多吃奶,以此养成了进食的重点集中在晚上。夜间的重点是睡觉,所以应逐渐控制夜间吃奶次数,最好在夜间12点至早6点间不吃奶。

10、小婴儿肚脐膨隆需要处理吗?

答:小婴儿肚脐出现膨隆--脐疝,多继发于婴儿肠绞痛,频繁哭闹用劲,腹部胀气,加上肚脐周围肌肉薄弱,就形成了脐疝。随着满4-6个月肠绞痛好转,多数脐疝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对婴儿脐疝,不需治疗;局部按压或约束带都无效,也没必要。

11、宝宝双侧臀纹和腿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答:很多婴儿有双侧臀纹和腿纹不对称现象,只提示注意髋关节脱位,但不能诊断。婴儿平躺时,将双腿弯曲并拢,观察双膝部是否等高?握住双膝,外展双腿是否受限?六个月内可做B超观察髋关节发育状况;六个月后可行X线检查排除髋关节脱位或髋关节发育异常。一次检查未发现异常,若仍怀疑有问题,可再次进行检查。

12、婴儿有“对眼”是“斗鸡眼”吗?

答:绝大多数婴儿都有“对眼”现象,是因鼻梁较低造成两眼内眼角外移,遮住了一些白眼球造成的“对眼”假象。人在看近物时,本身双眼就会内聚,婴儿更容易看出“对眼”现象。家长不用着急,观察婴儿视物时,两眼是否能落在一点上,当物体移动时,宝宝双眼是否同步移动,但应注意排除视力异常。

13、宝宝为什么经常会抓耳朵、扯耳朵或拍头?

答:婴儿经常会有抓耳朵、扣耳朵、拍头等看似“耳痒”的现象。其原因与双内耳发育不成熟有关,出现平衡上的异常。如同成人乘飞机后,感觉耳内有异物一样。随着成长,双内耳功能逐渐成熟且对称。玩转椅或秋千有助内耳平衡功能的成熟。

14、宝宝什么时间出牙?

答:孩子们之间的生长发育会有很大差异,牙齿萌出时间也是如此。大多孩子六个月左右开始出牙,少数四个月内就出牙,还有少数一岁时才出第一颗牙。孩子出牙早晚有很大差异,家长不要紧张。只要婴儿进食、生长、发育正常,2岁内维生素D补充充足,大可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