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盘状半月板的风险

朱伟民医生 发布于2024-01-04 20:15 阅读量863

本文由朱伟民原创

1.正常半月板: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它就是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的解剖结构对其生理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2.盘状半月板:多位于外侧的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指半月板的形态异常,较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尤其是在体部呈盘状因而得名。




3.盘状半月板的症状: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盘状半月板患者,未受伤前,多与常人无异,少数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拍片时发现的。






4. 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临床最常用的还是MRI诊断,其诊断标准就是:矢状面上以5mm层厚扫描,有3个或3个以上层面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15mm或者超过胫骨内(外)侧平台关节面的一半以上。




5.盘状半月板的治疗方针:盘状半月板未损伤前,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在出现损伤后,则切除损伤区及多余区时,一般宜适当地保留半月板边沿,以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直接接触,更早地引起关节退变。有的患者在切除盘状半月板及损伤区保留边沿区后,能慢慢恢复成正常形状半月板,仍能完全正常运动。手术前后,为保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练。


6.盘状半月板的保健:为了防止半月板损伤的发生,大家可以养成预防保健的习惯。其中最不容小觑的就是增强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


 较易坚持的锻炼股四头力量的简便方式:靠墙静蹲锻炼重点:


1、背靠墙位置站立,抬头挺胸,保持身体直立,两脚分开稍微超过自己肩宽的距离,脚尖正向前,不要“外八字”或者“内八字”,感受到体重平均分配在两条腿上。


2、双腿逐渐下蹲至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最好能蹲到90度。然后调整好脚的位置,低头看时要让膝盖正好挡住脚尖,不要让膝盖超过脚尖,感受到是大腿发力支撑身体而不是膝关节。目的是让股四头肌(大腿前面的肌肉)主要受力。


3、这时股四头肌,尤其是接近膝关节的部位,会感到非常吃力,再多坚持一会儿的话就会感到肌肉充血灼热的感觉,然后就是酸疼发胀,再然后就是累得发抖,再然后就是累得坚持不住只好站起来了。达到这样的状态,然后缓慢站起。如此锻炼每日坚持半小时以上(尽量保持腹式呼吸)。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