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生,我的两个膝盖最近莫名其妙疼痛,你看看是啥缘故。”35岁的周女士到中医院骨科咨询医生。据她说,为了增强健身效果,她加大了运动量,每天坚持步行4~5公里,锻炼不到1月,上下楼双膝关节就感到不舒服,不能用力,有时还隐隐作痛。医生检查她的膝关节,结合X线片,诊断为髌骨软化症。那么,髌骨(俗称膝盖骨)为何会软化呢?
目前,髌骨软化症已成骨科门诊常见病,但不少患者对这种病还缺乏认识,有人误以为是髌骨骨头软化,也有些人认为是受了风湿,还有些人当缺钙治疗。那么,髌骨软化症到底是怎样引起的,为何偏爱女性呢?
1、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是指髌骨下层软骨面受到过度摩擦而产生如破裂、凹凸不平等病理改变,失去脆性活性,导致软骨缺血发炎的一种疾患,它属于软骨退变性疾病。
据统计,其发病率可高达36.2%,尤以30~45岁女性最多见。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外形呈栗子状,有一层软骨覆盖在内侧面,构成膝关节软骨的一部分。髌骨虽小作用大,它是伸屈膝关节的杠杆支点,同时与膝前方肌肉肌腱一起构成膝关节的一个稳定装置。
运动生物力学认为,髌骨具有加大股四头肌力臂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髌骨关节面会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特别是在屈膝90°时承受的力量可达体重的2~3倍,负重时则受力更大。这也是有些人坐久了站立时疼痛的原因。该病起病缓慢,最初仅感膝部隐痛、乏力,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发软及不稳,尤其上下楼梯及关节开始活动时明显,劳累后加重,有些人还会出现关节弹响,屈伸活动可感觉到有轻度摩擦感。此外,也有些人有大腿股内侧肌肉萎缩无力现象。
2、髌骨软化为何女性发病率高?
髌骨软化症多发于40岁左右女性,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解剖上的差异。由于女性的髌骨中心线与小腿胫骨立线之间的夹角(医学上称为Q角)较男性大(约5~10°),髌骨活动时易向外倾斜,关节受力不平衡,易造成软骨磨损,尤其是大腿股内侧肌肌力减弱时。
二是与女性个体髌骨软骨过早开始退化有关,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软骨组织会渐渐老化,关节软骨修复能力就会跟着减退。此外,如果有膝关节过度活动、久坐、半蹲位扭转受伤史、受风寒、喜欢穿高跟鞋等,容易患上此病。
3、髌骨软化的诊断
中青年女性出现3个征兆,要当心髌骨软化症。
出现以上征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X线检查早期可无改变,后期显示软骨缺血密度不均、关节面粗糙不平甚至囊性变。
应当注意有些患者易被误诊为是缺钙,其实与缺钙并无关联,补钙亦无确切效果。髌骨软化症及时治疗效果良好,延误诊治往往会导致逐渐演变为骨性关节炎。
髌骨软化的治疗方式
1 西医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髌骨软化症,首选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其对软骨有一定修复作用。还可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醋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等,消除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不适。此外还可配合物理治疗方法,如电磁波、红外线、冲击波等治疗,亦可取得一定效果。
2 运动疗法
方法一: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健侧屈膝以保护下背,患侧腿伸直并抬起离床面50°~60°,约10秒后缓缓放下,为1次。一开始先不负重,再慢慢在脚踝上负重,由轻至重即0.5公斤~2公斤。主要训练股四头肌,增强大腿肌力,增加膝关节稳定。
方法二:大腿夹球训练仰卧或坐位,将以皮球夹于两大腿下端之间,逐渐夹紧至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保持15秒,再放松。
5、日常养护要点:
1.避免过度健身运动,如剧烈体育运动。中医就有“百病皆起于过劳”“久行伤筋”“久站伤骨”“久坐伤肉”之说。建议步行健身时间每次以40~60分钟为宜,不提倡每天非要快走一两万步,可因人而异,适度运动。
2.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关节充分润滑,防止软骨突然损伤。
3.珍爱膝关节,避免反复爬高楼梯、爬山、久坐、下蹲及下跪等伤膝活动,以免加重膝盖骨受力。
4.适当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减缓软骨磨损。
5.尽量少穿高跟鞋,以减缓膝关节周围韧带紧张度,减轻膝盖骨异常受力。
6.预防风寒湿外邪因素,注重节气保健。炎热不要让膝盖吹空调,天冷不盲目追求“美丽动人”,以免加重或诱发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