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掉乳房肿瘤真的可以不留疤?

杜晓丽医生 发布于2019-04-23 17:18 阅读量6510

本文由杜晓丽原创

很多人不明白良性的乳房肿瘤为什么还要割?又怎么不留疤呢,难不成是“隔空取瘤”?其实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早就有不留疤、少留疤或者叫你看不出来疤的方法。下面就咱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老实本分的肿瘤,定期探查即可

事先说明,不是说乳房里一发现有东西(肿瘤、结节)就要手术。定期用“探照灯”(超声或钼靶)盯着它们的动静,只要它老实本分,大家也可以相安无事一辈子。

如果肿瘤≤1厘米,一般建议每6个月监测一次;1~3厘米建议3个月监测一次。

当然了,肿瘤大小并不是判断是否危险的唯一指标,有些肿瘤尽管比较小,但超声或钼靶有些特殊的危险信号时,医生也会告知您需要提高警惕。

timg.jpg

下面5类人,瘤子最好拿掉

1. 短时间内肿瘤体积长大,或者肿瘤大于3厘米,那很可能出现“叛变”的细胞啦。如果半年内生长速度超过了瘤体大小的20%,要小心“叛变”细胞正在分裂扩展势力,及时除掉它才是上策。

2. 怀孕可能使乳腺肿瘤疯长,备孕的亲最好做掉:怀孕期间,准妈妈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鼓动肿瘤“变坏”的雌激素也会增多,乳腺肿瘤可能会快速长大。怀着孕或喂着奶的期间做手术肯定对母子都不太好。所以备孕的亲们最好先检查一下乳房,有问题提前解决。

3. 家里人得过乳腺癌,还是切掉放心:安吉丽娜朱莉因为有乳腺癌家族史(一般是指直系亲属哦,比如妈妈、姨姨、姐姐、妹妹等),而预防性的切除乳房,这事尽人皆知。咱们倒不用切乳房那么“谨慎”,只切掉肿瘤就好啦。

4. 老接触放射线或化学药品的亲,小心一点的好:有些亲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经常接触射线、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也可能刺激细胞突变。为了以防万一,发现瘤子还是切下来病理检查一下的好。

5. 超声或钼靶提示有恶变可能,早点铲除以防后患:“探照灯”发现肿瘤周围的血管开始向它进贡(输血)。肿瘤的边缘不是那么圆润,和周围的组织开始纠缠。这样的瘤子医生称它为“可疑恶性”,这时不要再观察啦,尽早手术。 

虽不能“隔空取瘤”,但是切口可以隐藏

大家都知道,乳房不像子宫那样有一个自然的入口(阴道)可以叫手术器械进入,所以医生必然是需要开个入口。乳房这个器官比较特殊,健康、功能、外观同等重要。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乳房表面切口,疤痕往往都比较明显,比较难看。

Y4I6RVS_@`YCW4K5EV_CHKT.png

那么如何把切口隐藏起来呢?我们把乳房比喻成一个“古墓”,那医生的切口就好比“盗洞”。看过盗墓笔记的亲都知道“盗洞”要选在合适的位置上,隐秘不说,最好还要离“宝藏”比较近(暂且把瘤子比作宝藏吧)。

1. 隐——5毫米的“盗洞”:这就是乳腺微创手术,就一根隧道针进入乳房,“盗洞口”也就5毫米宽。你问医生怎么找到“宝藏”?这就要超声来帮忙啦,医生看着超声图像来操控隧道针,可以准确找到肿瘤的位置。随后隧道针上的刀槽可以将小于3厘米的瘤子拿下。做完手术,切口不用缝合,不用拆线,只用创可贴粘粘就好了,几周后一看,切口找不到啦!

但是,太大(大于3厘米)的肿瘤或者乳晕附近的肿瘤并不适合这种手术方式,前者有残余切不干净的风险,后者有损伤乳管影响哺乳之嫌。

KT1YIVDRSDL%HB4C33{4NTR.png

2. 藏——“盗洞”开在腋窝下:大于3厘米的瘤子隧道针可能就不够用啦,那咋办呢?可以利用乳腔镜技术,另辟蹊径从腋窝下进入乳房。由于腋窝皮肤比较松弛,复原性比较好。“盗洞”藏在腋窝天生的褶皱里,大概为1.5~2厘米,这样愈合后毛毛长出来就更看不见啦。那么如果长了好几个肿瘤怎么办?得切多少个切口啊。其实一个切口就可以切多个瘤。

又有人问了,我乳房里的瘤可大啦,大得像鸭蛋啊,切口会不会很大,术后乳房会不会变形啊?其实鸭蛋大的瘤也可以通过腋窝小口切除,术后乳房也不会变形。

手术会很疼么?全身麻醉其实很舒服,一进手术室就睡觉,睡醒了手术也做完了。而且,不用担心全麻会影响智力。

A(@]WOMTB7[65TZN5R5~8FS.png

3. 融——“盗洞”开在乳晕边缘:如果肿瘤就长在乳头后面或离乳头特别近,乳腺微创手术可能会损伤输乳管(就是把乳汁输送到乳头上的导管)。

这时聪明的医生会选择在乳晕边缘做一个“盗洞”,这样医生就能直接用肉眼找到瘤子,并且避开输乳管,而且术后疤痕会和乳晕的颜色融为一体,很是自然。(很多丰胸手术也是从这里开口的哦~)

当然了,这种手术方式的缺点仍然是刀口比较长,和肿瘤的直径差不多了。如果是瘢痕体质,那么外观仍然是不理想的。(本期小编:许多乐子)

C%EO%~HYZPM}SL415YQJY3L.png

小提醒

记住该“切”不要“留”。选何种“盗墓”方式还要考虑“宝藏”的大小、个数、位置等等因素,所以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可不能自己乱选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