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月来支原体感染冲上热搜,引起人民的高度关注,但是,另一种疾病不容忽视,那就是流感。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在我们呼吸科门诊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肺炎支原体抗原和流感抗原要同步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轻症发展成为重症。
相信大家对流感也不陌生了,但还存在误诊误治现象,有必要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正常了解流感知识,提高预防和早诊早治意识。在流感预防方面要避免下面的几种误区。
误区一:熏醋能够消毒
很多人都知道熏醋能够消毒,但是不知道醋酸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有消毒和杀菌的效果,而且它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并不推荐使用这个方法。而生活中常用的食醋,醋酸本身的浓度含量就非常低,所以根本达不到消毒的作用,大量地盲目使用,反而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醋熏有时候会导致气管炎以及哮喘病等一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这种方式往往是得不偿失。
误区二: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预防流感
虽然维生素C是人体必要的营养素,但是只要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取量就可以了,吃过多的维生素C并没有预防流感的作用,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会让肾脏的排泄负担增加。
误区三:期待药到病除
流感属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很多患者期待药到病除,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其实流感病毒对抗生素根本没有效果,还会延误病情。我国目前上市的抗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下几种:① 奥司他韦;② 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③ 帕拉米韦。2、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3、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虽然对于抗病毒这方面的药物有很多有效果的,但是病情的恢复仍旧需要有一个过程,一般都是需要五到十天的时间,如果发生其他的并发症病的话,过程会更加长。流感是做不到药到病除的,关于流感的治疗过程需要时间,所以不能或许着急。
误区四:发烧滥用退热药
流感经常会引起高热。对于发烧的流感患者来说,体温如果不太高,可以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高热的时候可以选择用解热镇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的严重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几乎专门发生在16岁以下的儿童中,是一种罕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本病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复过程中,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为重要病因。据美国医学报告,瑞氏综合征死亡率高达42%。
误区五:打过一次流感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接种流感疫苗是阻断流感病毒传播和预防交叉感染的最直接办法,能有效提高人群免疫力,是最经济、有效、安全和方便的预防措施。最好在每年的10-11月中旬对特定人群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休弱者、幼儿、在校中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激素者、放疗者、化疗者、一线医务人员、为公众服务人员等高危人群,也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只有在大众中筑起预防流感的免疫保障,才能有效地控制流感的流行。而接种流感疫苗并不只是建立起一种免疫屏障,也不只是为了降低流感的发病率,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流感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大降低肺炎、心肌炎等致命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流感的病死率。欧美国家已把接种流感疫苗纳入国家医疗保险管理。但是要注意,仅靠接种疫苗是不够的,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了。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需根据每年的预测结果来调整接种疫苗的品种和间隔时间。另外,还需注意有五种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①对鸡蛋过敏者;②有发烧、急性感染者;③晚期痛症患者;④心功能衰竭者;⑤严重过敏体质者。需加大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宜传教育和普及,不断科学地规范流感疫苗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