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咳嗽作为临床门诊常见的主诉,一直困扰很多患者,大多数流调资料显示,慢性咳嗽患病率>10%,最高可达33%。
中国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现状不令人满意,存在比较严重的误治现象,90%以上的慢性咳嗽患者被反复使用抗生素或进行镇咳治疗,而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可见误治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咳嗽在临床按照咳嗽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不同的咳嗽,引起的病因各不相同,我们发现,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
中国慢性咳嗽病因调查显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中国慢性咳嗽的首要病因,32.6%的慢性咳嗽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导致。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该疾病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即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不明显,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
CVA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为重要特征。临床上以夜间咳嗽为主症的患者应首先考虑CVA。在2015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提到CVA的诊断标准即为: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平均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此外,对抗哮喘治疗有效。
关于CVA的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支气管激发试验需主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支气管舒张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阴性,PEF检查依赖受试者的正确操作,因此可根据症状驱动和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综合分析,无条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对可疑患者先给予抗哮喘治疗,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者可临床诊断为CVA。
2015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CVA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推荐使用ICS/LABA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