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天眩地转生不如死的病叫耳石症,我们如何治疗它?

杨睿医生 发布于2020-01-09 21:31 阅读量8664

本文由杨睿原创

有过眩晕的人都忘不了那种感觉,绝望、无助,像大海深处漂泊的一只小船,不知那边是岸,呕吐,胃内吐到只剩水了,还是不够的,好像连苦胆也要吐出来,很多人告诉我,有种世界末日,濒临死亡的感觉,此时,究竟是眩晕还是头昏,眩晕的时间有多长,有没有耳聋耳鸣的伴随症状……,有很多病人晕头转向,自己都不知道了,医生要耐心的询问病史,抽丝剥茧,找到眩晕的原因。

 

u=1489326666,1963494875&fm=26&gp=0.jpg

虽然病人此时眩头转向,在他间歇时间可仔细询问病史,头晕和眩晕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眩晕是伴有视物旋转感,身体摇晃感和身体下落感,而头晕是头有天眩地转的感觉,只是昏沉感觉,头脑不清醒等。明确天眩地转的持续时间及特点。

耳石症引起的就是天眩地转的眩晕感。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日常门诊的眩晕病人占到30%—50%,它是头位发生变化诱发出现短暂眩晕和眼震,而且反复发作。

 

u=2419441002,3330202080&fm=26&gp=0.jpg

那耳石是是耳朵里面的石头吗?

耳石附着于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膜上一个细小微粒,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如果睡眠不好,压力过大,血管供血不足或者外伤,耳石就会脱落,进入半规管管腔,诱发出现眩晕。

这就是目前公认的管结石症学说,耳石对半规管管壁作用,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从而出现症状。当耳石复位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内淋巴流动停止,嵴帽回复至原位,症状及体征消失。

当然,百家争鸣,还有另一个学说是嵴帽结石症学说,也得到大家认可,耳石脱落导致嵴帽相对于内淋巴的密度改变,使其对重力敏感,从而出现眩晕症状。

但不管什么学说,都是因为头位发生变化出现,剧烈的眩晕。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反复发作,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但不管什么学说,都是头位出现变动而产生眩晕。

 

u=1609686235,3990037610&fm=26&gp=0.jpg

出现耳石症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躺着不动,保持体位不要动,静静的等一分钟后,等到耳石症的症状缓解后再去医院,以免在行动过程中摔倒,造成二次伤害。

耳石症具有良性、阵发性的特点,且本身具有自限性,对健康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仍需尽早干预。近几年,耳石症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和我们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诊疗指南。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耳石复位,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内耳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方法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而且简便、无创、高效,是耳石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u=1010811125,2098921177&fm=26&gp=0.jpg

半规管有三个: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前半规管,耳石脱落在后、外半规管较多,前半规管和混合半规管较少,他们的特点不一样,相应的复位手法也不一样。

后半规管主要用Epley和Semont法复位。外半规管首选Gufoni复位法。前半规管Yacovino复位法可使用。不过,这些复位主要到医院由医生判断耳石脱落的半规管,再使用相应的手法复位。

 

u=1659151532,987406941&fm=26&gp=0.jpg

难道不吃药不打针,只要复位就能治好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复位后还有头昏、平衡不稳时可酌情给予药物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合并其它疾病,如梅尼埃病、特发性突聋、偏头痛、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也要给予药物治疗。

有些反复发作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还可以手术治疗。

 

u=1404159506,4263967106&fm=26&gp=0.jpg

耳石症的眩晕能让人有种孤身在大海深处的绝望感,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总是有一种恐惧感,紧张感。长此以往,也是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

平时可以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训练及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关于这个康复训练话题,我们下篇详细讲述。

 

u=2845572251,1236010191&fm=26&gp=0.jpg

总之,耳石症没什么了不起的,调整心情、不要劳累、睡好觉,眩晕来了不要怕,医生手法复位就可以搞定它,平时还可以前庭康复来训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