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鲜红斑痣简介
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色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在0.3%-0.5%,我国的发病率更是高达0.8%。83%的鲜红斑痣皮损发生在面部,非常影响美观。PWS出生时即出现,然后持续终生不能消退。随着病情的进展,皮损可由最先的淡粉红色演变成深红色、紫红色,并逐渐出现增生、形成结节。因而,很多患者都出现对外表的不满、自尊心受影响、焦虑和抑郁症状等,对患者的外观及心理是难以估量的。
二、鲜红斑痣的治疗
在全世界范围内,鲜红斑痣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传统的“金标准”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基本治愈不超过10%,颜色消退50%以上的患者比例也不足20%。多次治疗后,在长达9.5年随访也发现,3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复发。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应用药械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光敏剂、氧分子及光源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破坏靶组织,而正常组织因光敏剂吸收少或无而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达到选择性治疗靶组织的目的。2016年,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介导的光动力疗法首次在我国正式上市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成为鲜红斑痣目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及安全性远高于传统的脉冲染料激光。有研究报道该方法治疗鲜红斑痣单次治疗总有效率 74%,两次治疗总有效率接近100%。该治疗方法所需治疗次数少,皮损消退均匀,复发率低,尤其适合大面积患者的治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病例展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于2017年开始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成为国内50余家光动力治疗中心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治疗患者数量居全国15名。以下为我科治疗的一些病例展示(所有病例照片均经过患者本人或监护人的同意后使用)。
病例1:患儿2岁,女。右侧面部、颈部大面积鲜红斑痣,未曾治疗。在我科采用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3次后,红斑褪色明显,皮损消退均匀、面积缩小,大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2:患儿4岁,女。左侧面部、颈部鲜红斑痣,未曾治疗治疗。在我科经过2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褪色明显,皮损消退均匀、面积缩小,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3:患儿2岁,女。左侧面部鲜红斑痣,无既往治疗史。在我科经过3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褪色明显,皮损消退均匀、面积缩小,大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4:患儿4岁,右前臂鲜红斑痣,未曾治疗。在我科经过2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褪色明显,皮损消退均匀、面积缩小,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5:患者53,女。左侧面颊、眼周、唇周红斑增厚型鲜红斑痣,无既往治疗史。在我科经过3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褪色明显,皮损消退均匀,大部分恢复肤色,总体改善90%以上,临床疗效可判定为基愈。
病例6:患者28岁,男。右侧面颊、上唇部紫红型鲜红斑痣,无既往治疗史。在我科经过5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鲜红斑痣消退。
病例7:患者25岁,女。右侧面颊、上唇部颞部紫红型鲜红斑痣,部分增厚。既往接受过多次激光治疗,疗效不佳。在我科接受2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显著褪色、变薄,皮损消退均匀,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8:患者30岁,男,右侧颈部、面部大面积鲜红斑痣,无既往治疗史。在我科经过2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显著褪色、皮损消退均匀,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9:患者25岁,男。右侧颞部、颧部、面颊、眼周、上唇紫红型鲜红斑痣,部分增厚,无既往治疗史。在我科经过3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显著褪色、变薄,皮损消退均匀,部分恢复肤色。
病例10:换着48岁,女。右侧颧部、眼周紫红型鲜红斑痣。既往治疗史不明。在我科经过仅1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红斑显著褪色、变薄,皮损消退均匀,部分恢复肤色。
联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叶庭路 副主任医师(每周一皮肤血管畸形与鲜红斑痣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