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向大家介绍了脑卒中预防相关知识,今天又到了“五四青年节”,要知道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0多万青年人(18-50岁)患缺血性卒中,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和负担,因此青年人也是应该积极预防脑卒中,那么青年卒中的病因有哪些呢?
1. 动脉粥样硬化:如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高危因素在年轻人中很普遍,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低体力活动和肥胖等。这些传统危险因素加起来几乎占年轻人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0%。
2. 心源性栓塞: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明显相关,一般18-29脑卒中患者患病风险更高,一般在憋气动作、长期被迫制动或长途旅行后发病,可伴有肺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病史,无传统血管性危险因素;其他心源性栓塞病因还包括房颤、心肌病、心脏肿瘤、心内膜炎等。
3. 动脉夹层:约20%的青年卒中是由颈动脉夹层引起,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高血压、偏头痛(尤其是无先兆)、近期感染(尤其是颅内和全身感染)是颈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发生动脉夹层时可伴有剧烈头痛、耳鸣等症状。
4. 妊娠期及产褥期:尤其是妊娠晚期至产后6周,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发生率约12.2/10万。妊娠期发生卒中的原因包括围产期心肌病、产后脑血管病、羊水栓塞或妊娠高血压(如子痫)。然而,通常情况下,卒中发生的原因仍不确定,可能与妊娠晚期生理高凝状态有关。
5. 药物:在过去十年中,非法和娱乐性药物的使用急剧上升。据估计,15至64岁的人中有5%每年至少使用一次娱乐性药物。证据表明,除已知的可卡因之外,以往认为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无害的药物,如大麻、阿片类药物、所谓的特制药物,如摇头丸和麦角酸二乙胺,现在均与卒中有关。
6. 遗传危险因素:遗传性疾病是青年脑卒中的少见病因,主要包括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伴脑淀粉样血管病、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家族性 Sneddon 综合征、原发性蛋白 C 及蛋白 S 缺乏、纤维肌层发育不良等。
所以,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青年人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首先,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远离毒品;其次,针对妊娠人群,应适当加强活动,控制血压、血糖;再者,避免用力按摩颈部、保护颈部免受外伤等;最后,避免感染,因为卒中已发生于传染病高发季节。总归一句话,年轻人也需要提高警惕,让我们远离脑卒中!
任力杰,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深圳二院神经内科科主任、脑防办主任,擅长各类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心理疾病、癫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头晕、头痛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任职深圳市卒中学会会长、深圳脑血管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深圳市抗癫痫协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获深圳市委“十大深圳好青年”称号,还获得深圳首个8.19中国医师节十大“深圳好医生”及健康160医生影响力“2018年度好评医生”、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2018岭南名医”称号。主持/参与课题20余项,发表文章约30篇(SCI 10篇),申请专利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