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的旅程

刘奋医生 发布于2017-11-02 22:11 阅读量7349

本文转载自斯科特.派克

一、自律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生活从来都是艰难的,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容易的。

如果你觉得容易,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你本应该承受的责任和压力。

接受这个事实,并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吧。——这就是自律。

自律的四个重要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2、承担责任。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

3、尊重事实,这意味着如实看待事实。

通向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出生时,并不是带着地图来到世界的。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相当多的人却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唯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翔实和准确。

4、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观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这些人生危机包括:

不需要过多考虑外界要求的婴儿时期;想象中无所不能的幻觉;完全占有父亲或母亲的欲望;童年的依赖感;父母的扭曲形象;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青春期感觉;无拘无束的自由;青年时期的灵巧和活力;青年时代性的吸引力;长生不老的错觉;对子女的权威;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利;身体健康的独立性;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总体来说,这些危机是我们在迈向成熟的人生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事态度。


二、爱

自律(及其蕴含的四个原则)是推动我们心智成熟的重要手段。

而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1、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

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行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或者说坠入情网时人类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落入婚姻陷阱。

2、过度依赖不是爱。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作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成熟与否,我们都希望拥有称职的父亲或母亲陪伴左右。心理健康者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

3、真正的爱是行动,基于灵魂的行动。

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

把“爱”挂在口头,或只在脑海里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这些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通过行动去爱却相当困难。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精神关注。真正的爱出于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正如罗胖所说,成人世界的第一条法则,用行动去证明。

4、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

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这种倾听,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不管年龄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体现在婚姻关系中,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

除了倾听,其他关注同样重要。

5、冲突或批评,是人际关系中 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进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假如它遭到滥用,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和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直到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直到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6、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情感,绝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古代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超过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到头来事与愿违,给爱的对象带来伤害。即便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7、爱与独立:

纪伯伦有一首诗: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一起欢笑,载歌载舞/但容许对方的独处/就像琵琶的弦/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橡树和松柏,也不再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8、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

具体而深刻的承诺,即便不能保证情感关系一帆风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一个人将精神关注于某种事物之初,其感情投入可能非常有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她)就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不然,情感关系迟早会走向瓦解,或始终处于肤浅、脆弱的状态。


三、懒惰

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

人人都有这种原罪,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者,包括聪明的人和懒惰的人,也包括健康人和残疾人。也许有些人不算过分懒惰,但在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我们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炽烈,智慧多么过人,只要深入反省,就会发现自身懒惰的一面,它是我们内心熵的力量。

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1、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对他们是有威胁的,他们不得不做大量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他们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却不想吸收它们。

我们仿佛漂流在茫茫大海中,不知何去何从。这时,虚无主义者可能会说:“还是顺其自然为好,哪怕什么也不做。”他们的潜台词是:我们应该继续漂流,得过且过。他们的理由是:人生的海洋浩瀚无际,前途难测,依照我们有限的能力,绝不可能绘制出准确的海图,并借着海图走出迷雾,找到方向。

但是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最终摆脱迷路的状态,这才是应该提倡的做法。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

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然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防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在反抗自身自然性的过程中,心灵还要同熵的力量对抗。

但是,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我们的心灵还是克服了熵的力量,并得以成长。尽管我们遭遇到各种阻力,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然而,我们的心灵还是逐渐变得成熟而健康。我们会大吃苦头,但相当多的人仍可实现自我完善,这推动了文化和社_会不断进步。

我们身后有一种力量,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使我们敢于穿越荆棘,走过泥泞,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爱。

我们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我们爱别人,也能够帮助她们进步和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永久而普遍的进步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他违反熵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3、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在某种意义上,拥有心灵的力量和政_治的力量颇为相似。心智的成熟度接近顶峰的人,就像是一呼百应、权倾天下的王者。他们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

尽管我们时常觉得父母、社_会或者命运,对我们是一种压迫或威胁,但我们少有人:走的路还是甘居下游,希望有更大的权威帮助我们推卸责任、摆脱压力。如果没有人代我们承受职责,我们就会感到害怕。

也许出于被动、依赖、恐惧和懒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确保旅途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你的每一步都具有价值,可是很遗憾,这时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去和独立的精神。即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


四、最后

一个朋友的微信个性签名是:“努力探寻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说的真好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在探寻自己的心灵,都是在走向心智成熟的路上。

比如,亲密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伴侣之间,朋友之间的相处——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和智慧,来承担自我改变的风险。

家长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有助于家长实现自身完善,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恰如其分地做出改变,才能使人格和心灵不断完善,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和自我完善过程中,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对于双方都是大有益处。

人际交往时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