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骨密度检测

杨大志医生 发布于2021-10-19 23:30 阅读量6277

本文由杨大志原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走路越来越不稳,还会常感觉骨头疼,还有好多老年人轻轻滑倒就出现了髋部、腕部或者脊柱骨折,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有可能发生骨折,椎骨、髋骨和前臂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易骨折的部位。

骨质疏松时,骨骼“弱不禁风”,即使是咳嗽打喷嚏这样的震动,也会引起脆性骨折。

有调查发现,女性一生中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约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病率的总和;男性一生中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性为13%,高于前列腺癌的患病率。

其中,80岁女性的股骨颈骨折达62%,男性达22.6%。许多老年人,就是因为一次意外的跌倒发生骨折,从此改变了生命的走向,或者很快死亡,或者致残,生命质量明显下降,从这个角度讲,骨质疏松比许多癌症还要可怕。

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是骨密度仪(特别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的检测,将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轻人的骨密度相比,平均值相差1个标准差相当于减少了12%的骨密度值,标准差在1~2.5之间表明骨量明显减少了;大于2.5表明有骨质疏松了;大于2.5并且已经合并了骨折,则是严重的骨质疏松。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脆性骨折史或者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身高比年轻时矮了3公分以上的中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嗜烟嗜酒者;45岁以前停经者等等,都是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要进行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监测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