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妊娠手术流产围术期生育力保护之--术前

郭海霞医生 发布于2024-02-24 17:53 阅读量638

本文由郭海霞原创

早期妊娠手术流产围术期生育力保护之—术前

早期妊娠手术流产(负压吸引术)是终止早期非意愿妊娠和病理妊娠的主要方法,若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则对随后的生育力影响较小;但若出现近、远期手术并发症,则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及子宫内环境的改变,危害女性生育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流产的并发症,从而保护女性生育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等结合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生育力保护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提出《早期妊娠手术流产围术期女性生育力保护的专家共识》,今天一起来学习。

说起生育力保护,我们首先要了解,造成早期妊娠手术流产后生育力下降的原因

1、子宫内膜损伤及宫腔粘连    终止早期妊娠可引起女性内分泌及子宫内环境改变,导致内膜修复障碍,发生宫腔粘连。尤其是多次手术流产、流产后宫内感染、不全流产后重复刮宫等,当再次妊娠时可引发流产、胎盘粘连(植入)、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损害女性生育力。

2、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手术流产近期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子宫颈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疾病(PID)的发生。

3、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    内异症的炎症因素导致的盆腔环境异常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与不孕相关。手术流产亦增加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的风险。

4、其他因素    手术流产术中扩宫棒及吸引管反复进出子宫颈管,可能引起子宫颈机能不全,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从而损害生育力。

01

术前生育力保护


1、术前评估    术前应详细病史询问、全身及专科检查、识别高危因素、排除禁忌证,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规范阴道分泌物检查。

1)常规术前阴道分泌物检查    检查结果阳性者给予规范化治疗后,复查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及实验室检查转阴再行手术。

对于术后有发生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术前确诊性病患者、性传播疾病高风险人群(年龄≤25岁、多性伴者、PID病史者及性传播感染疾病患者),加做相关衣原体、淋球菌等的筛查,结果阳性者给予规范化治疗后再行手术。

2) 超声检查 明确孕囊部位,及时发现子宫畸形、肌瘤等以及异常部位妊娠如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颈妊娠等。

2、 术前宫颈预处理    手术流产时如果子宫颈扩张不充分,可能引发子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提前预处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RCOG)以及我国的专家共识均推荐手术流产前常规行子宫颈准备,尤其用于存在子宫颈损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如子宫颈畸形、既往子宫颈手术史、≤17岁青少年或妊娠10~14周)。

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间苯三酚等。

3、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国内外相关学会建议,所有手术流产的妇女都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

我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参考《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在手术流产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覆盖需氧菌、厌氧菌以及性传播病菌。首选口服给药,可酌情静脉给药。

总之,对于准备早期妊娠手术流产,且存在上生殖道感染高危人群,建议术前增加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以及生殖支原体检查;术前规范治疗生殖道感染;钳刮术前以及对可能存在子宫颈损伤、子宫穿孔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术前进行子宫颈预处理;推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