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你了解吗?(一)
年前遇到一个子宫内膜癌III期术后一年半,右下肢突然水肿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给于脱水、理疗、中药等一系列治疗,下肢淋巴水肿明显改善。今天就一起学习《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专家共识》。
淋巴水肿是一个慢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因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后引发的下肢淋巴水肿属于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具有慢性、进展性和难治愈性,严重影响了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约25%。临床上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佩戴弹力袜、日常皮肤护理等。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发生淋巴水肿机制
淋巴水肿是因细胞外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导致正常途径下氧气和营养物质向组织的运输受损。受损的淋巴通路阻碍了T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向淋巴结的移动,免疫系统无法对外来微生物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这些病理生理学和组织学改变引发皮肤坏死、慢性溃疡和反复发作的蜂窝组织炎和淋巴管炎。
慢性溃疡是晚期淋巴水肿最难治疗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感染源。感染的恶性循环加剧了皮肤损伤,进一步加重了淋巴水肿。在极少数情况下,长期的慢性淋巴水肿会导致继发性皮肤恶性肿瘤,即淋巴管肉瘤。
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手术、肿瘤本身阻塞淋巴管、放疗和感染等是导致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切除术和放疗是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肥胖和术后体重增加也是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敬请关注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你了解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