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的“神奇”妙用!
弘|扬|中|华|传|统|中|医|文|化
大黄、芒硝,是临床常用的两味中药,均属于泻下药,有清热解毒、逐癀活血、止血收敛、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中药外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近年随着中医技术的推广,将二者研磨成粉混合后局部外敷,在妇科被广泛应用。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它在妇科的“神奇”妙用吧!
传
统
中
医
妇科常用治疗病种
1、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感染
手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切口愈合不良,包括: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硬结等,而愈合不良最常见的是脂肪液化。根据大黄、芒硝的药理作用,将二者按比例研磨成粉混合后的药包直接放于切口(腹部/外阴)处,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灶,起到抗菌消炎、高渗吸水、消肿散结等的作用。
2、治疗子宫肌瘤剔除等导致的腹腔内出血
不管是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还是经典的开腹手术,如术中手术创面大,往往渗血较多,特别是恶性肿瘤手术、大型肌瘤或多发肌瘤一次彻底剔除,出血多并不少见,而且由于子宫的收缩,致缝合线松脱,出血、渗血现象更会加重。因此如若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等腹腔内出血情况时,经输血等对症处理后病情平稳前提下,应用大黄、芒硝粉药包外敷于下腹部,利用其止血、高渗吸水等的特点,可达到止血同时加速腹腔内出血吸收的疗效。
3、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致的淋巴、血栓等水肿
妇科恶性肿瘤除了肿瘤本身堵塞淋巴管外,往往需要手术进行区域性淋巴结切除。另外如果术后需补充放疗,可导致局部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使淋巴系统受损,导致部分组织液回流受阻后滞留在组织内,间质内液体积聚形成淋巴水肿,并引起软组织肿胀、慢性炎症、组织纤维化和脂肪异常沉积。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手术时间往往较长,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机体凝血功能加强,且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恢复慢,虽然术后积极给于了预防血栓发生的处理(如踝泵运动、下肢气压治疗、 低分子肝素注射等)但仍有高达19. 6% ~ 38%患者发生。而且是导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一旦发生,除了积极的西药溶栓治疗外,辅助应用大黄、芒硝粉药包外敷于水肿的下肢,利用其抗炎、消肿止痛、高渗吸水等的特点,可改善下肢水肿、减轻疼痛等。
4、治疗盆腔炎、前庭大腺炎、外阴炎、乳腺炎等炎症及其引发的脓肿
妇科炎性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由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虽然抗生素应用可控制病情进展,但过长使用会导致菌群失调,且中药内服疗程长,患者多难以坚持,如若病情控制不良,一旦进展甚至引发脓肿的形成,往往需手术治疗,增加患者痛苦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对于病情进展初期,局限的病灶或者辅助,中药外治法不失为好的选择。故而近年临床应用中药大黄、芒硝粉药包外敷病灶区,利用其清热解毒、抗炎、渗透作用药性,均取得良效。
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大黄、芒硝两种药物依据病情需要,按不同比例研成药粉,将药粉均匀混合后,用纱布包、丝袜或布袋装成厚度二公分左右长方形药包,敷在患处,敷至药粉遇热、湿结块即可。
1、使用方法:
1) 若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以 1:3 的配比切口愈合程度最好。
2) 若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皮肤红肿热痛及伤口硬结、渗出者,以 1:4 及 1:10 的治疗效果最好。
3) 对于炎症引起的红肿,可用芒硝溶化水、或醋、蜂蜜、凡士林等,与大黄粉混合后湿敷,外涂于患处。
2、注意事项:
1) 结块的大黄、芒硝应弃用,不能重复循环使用;
2) 使用过程中应24小时连续使用;
3) 敷药期间,为避免药包掉落,可以用收腹带固定。
4) 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药物外敷的时间长短会有所区别。病情较轻的患者外敷一周左右,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外敷的时间可延长到两周。
5) 外敷过程中需注意应保持干燥,一旦伴有较多的水分吸入,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此时可以更换药物继续外敷。
传
统
中
医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患者在外敷的过程中病情进行性加重,则需要尽快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不能够一味依赖一种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