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女性恶性肿瘤年轻患者来说,卵巢移位术作为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是避免术后卵巢放射性损伤的有效方法。《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前卵巢移位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的发表,为临床医生规范化治疗年轻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保护卵巢避免放疗损伤,保留女性生育功能和性激素分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理功能,促进生育、减少远期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今天重点学习一下:
卵巢移位术多用于年轻恶性肿瘤及计划不接受性腺毒性化疗且需要盆腔放疗的患者。能否实施卵巢移位术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肿瘤的治疗决策和预后、患者年龄,卵巢功能以及对未来生育的需求,放疗后激素替代治疗的接受程度,手术风险及难度等。为此,需个体化评估、充分知情,明确保留卵巢功能的益处,制定是否实施卵巢移位术。
1、卵巢移位的目标位置
卵巢移位术的目标位置应兼顾考虑放射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移位后卵巢的位置变化仍能保证血运和功能,原则上移位卵巢与放疗野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根据肿瘤位置和放疗区域选择合适的卵巢移位位置。卵巢移位后的位置至少要距离照射野上限4cm或至少在髂嵴上方1.5cm外,最常用的位置为结肠旁沟。盆腔外侧肿瘤可采用单侧卵巢移位。当卵巢内侧移位和外侧移位均可时,建议外侧移位。
2、妇科盆腔不同肿瘤卵巢移位术适应证及位置:
1)宫颈癌
2.1.1宫颈鳞癌:
《子宫颈癌手术生育力保护策略》文中保留卵巢推荐指征(1)病理类型为子宫颈鳞癌;(2)患者年龄≤45岁;(3)肿瘤≤2cm;(4)无子宫体和宫旁组织的肿瘤浸润;(5)无明确的淋巴结转移。对需要进行盆腔放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可通过手术(开腹或腹腔镜)在放疗前将卵巢移位至盆腔放射野以外的部位,常固定在结肠侧沟、横结肠下方,以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卵巢移位前应行双侧卵巢的活检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证实无肿瘤转移。
2.1.2宫颈腺癌:
《子宫颈腺癌手术卵巢保留指征的专家指导意见(2023年版)》中子宫颈腺癌保留卵巢推荐指征:(1)排除胃型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腺癌。(2)年龄≤45岁,有强烈渴望保留卵巢意愿。(3)FIGO 分期≤ⅠB2。(4)术前检查或锥切术后病理排除卵巢、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等。(5)术中探查卵巢外观正常,不存在高、中危因素。(6)有条件者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排除BRCA基因突变及Lynch综合征等家族史。(7)保留之卵巢不必移位。
2)子宫内膜癌
二、卵巢移位的手术途径
卵巢移位术目前常用的手术路径包括经腹和经腹腔镜入路两种。确定手术入路,在完成肿瘤手术同时行双侧卵巢移位术。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简单有效,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手术,可有效保护接受盆腔放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腹腔镜手术具有腹部切口小,住院时间更短,粘连形成和肠梗阻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较早启动肿瘤的放疗。因此,如果肿瘤的主要治疗不需要开腹手术时,卵巢移位手术首选经腹腔镜途径进行。
三、卵巢移位术术后随访
卵巢移位术后随访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
1、患者在治疗结束3~6个月后可基于临床症状或体征选择影像学检查。如盆腔增强磁共振(MRI)、盆腔超声、腹部增强CT、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2、由于移位后卵巢位置的变化,体格检查时卵巢不可触及,增加了发现卵巢转移的难度。检查时应注意卵巢位置的变化,以正确采集影像学信息,及早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应适当缩短随访间隔(如术后前2年每3个月1次),同时注意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重点关注卵巢形态与功能。
四、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评估
1、未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卵巢移位术患者,FSH水平<30 U/L,E2>180 pmol/L且无绝经症状时,即可认为成功保留卵巢功能。
2、有生育需求且保留子宫和输卵管的女性,可以在放疗结束1年后尝试自然妊娠,若6个月未成功,建议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3、保留子宫未保留输卵管的患者推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4、已切除子宫者,需在政策许可情况下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总之,卵巢移位术作为可以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一种选择。首先应在保证肿瘤预后和手术安全的前提下,明确卵巢保存的主要目标、治疗方案、放疗计划靶区和移位部位,严格筛选适应证,个体化制定不同的卵巢移位策略,术后尽早放疗并仔细计划靶区,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移位卵巢的功能,提高卵巢移位的获益。同时,术后应积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周日
擅长经宫腹腔镜、经阴道微创技术治疗妇科常见病、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障碍疾病及不孕症等。主持完成多项科研立项,省级立项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社会任职:1) 第五届深圳市宝安区妇科专委会 委员 2)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 委员 4) 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