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漏尿吗?

郭海霞医生 发布于2022-08-27 17:01 阅读量2970

本文由郭海霞原创

生活中,你漏尿吗?

在门诊看诊询问病史时,无意会发现很多产后的女性朋友(也有少部分未生产女性),存在不同程度漏尿现象而不自知。生活中,漏尿的患者一开始可能只是偶尔漏一点,自己认为不严重或者只当尿急憋不住,就没去看医生,直等到严重到站立时漏尿了才去看医生。这时已经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很多朋友不理解,我怎么漏个尿,就严重到这种程度了?今天就一起聊聊漏尿问题。

漏尿是什么?

所谓漏尿,在临床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90%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因妊娠及阴道分娩损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引起的盆底组织松弛所致。


怎么知道漏尿是否严重呢?

压力性尿失禁有主观分度和客观分度:

1)主观分度:也就是说患者自己判断。只要平时多留意自己什么状况下漏尿,需不需要用尿垫等就能判断。临床最常用,分为I、II、III度。

I度:是指咳嗽和打喷嚏时出现尿失禁,不需要使用尿垫。

II度:是指在跑跳、快走等日常活动时出现尿失禁,需要使用尿垫。

III度:是指轻微活动、平卧或者站立体位时即出现尿失禁。


2)客观分度:采用尿垫试验,即1小时尿垫试验。相比主观分度,1小时尿垫实验更具体判断漏尿量。

怎么记录漏尿严重程度?

很多患者因为漏尿去看医生,但是说不清自己漏尿的情况,不知道每次到底漏了多少,漏了几次?因此看病之前记录自己24小时排尿日记非常重要。每次记录以下几点:(1)饮水量(2)排尿量(3)漏尿量(备注什么情况下漏尿)

排尿量可以用药店卖的量杯,漏尿量可以用护垫进行记录。这样就能知道自己一天饮水量是多少,排尿次数及排尿量,漏尿次数,漏尿量以及什么情况下漏尿,这样医生就能参考患者反馈的病史情况,做出严重程度的判断。


有哪些情况会加重漏尿呢?

妊娠和分娩、衰老、盆腔器官脱垂、肥胖、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便秘、盆腔会阴手术、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吸烟等会加重漏尿。

为了不使漏尿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要注意避免以上的危险因素!

                 

漏尿了怎么治疗?

强调在治疗之前,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系统盆底情况检查,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尿失禁,治疗有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1)非手术治疗: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电刺激、膀胱训练、a-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

如盆底康复一般1~2或1~3个疗程,疗程期间应尽可能的根据医生指导每周2~3次或3~5次盆底康复,同时结合家庭行为训练,如Kegel运动、膀胱训练和(或)腹式呼吸等。


2)手术治疗:目前公认的术式为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注意:手术治疗一定在患者完成生育后进行。

                 

需要提醒广大妇女的一点是,自己判断完,发现自己是轻度的漏尿,一定不要觉得没事,就不去看医生了。只要有漏尿症状,说明你的盆底支持功能已经下降,对于尿道的控制不灵敏了。

盆底的损伤不会自己慢慢恢复好,只会随着年龄增长,肥胖等原因逐渐加重,生活质量逐渐走下坡路。早期发现,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以通过一些非手术方式就能缓解,避免手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周日

擅长应用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微创技术治疗妇科常见病、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盆底功能障碍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立项,其中省级立项1项,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社会任职:1) 第五届深圳市宝安区妇科专委会  委员  2)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  委员  4) 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


扫码关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