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之降糖药物治疗
上期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运动管理,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有关妊娠期糖尿病之降糖药物治疗。
(一)胰岛素应用指征
1、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PGDM)孕妇,孕前或早孕期采用基础胰岛素(长效或中效)+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
2、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①饮食+运动管理血糖不达标。
②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
③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过控制标准。
1、胰岛素剂型包括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2、常用胰岛素制剂及其特点:
(1)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已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妊娠期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特点
①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短。
②最强或最佳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
③可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不易发生低血糖。
特点
①起效快,剂量易于调整。
②可皮下、肌肉和静脉内注射使用。
③静脉注射后血糖下降迅速,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
(3)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只能皮下注射。特点:起效慢,降低血糖的强度弱于短效胰岛素。
(4)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控制夜间血糖。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经饮食治疗3~7 d后,应行24 h血糖轮廓试验(末梢血糖)。
3、胰岛素添加和调整原则:
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依据血糖控制的靶目标,结合孕妇体重,按照每2~4 U胰岛素降低1 mmol/L血糖的原则进行调整。妊娠合并T1DM妇女添加胰岛素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1)胰岛素的添加必须在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基础上进行。首次添加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2)清晨或空腹高血糖的处理:
产生原因有三方面: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前两种情况必须在睡前增加中效胰岛素的用量,而Somogyi现象应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素的用量。
(3)妊娠不同时期对胰岛素需求变化:
建议胰岛素的用量应根据血糖情况调整。
①妊娠中、晚期胰岛素需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②妊娠32~36 周达到高峰。
③妊娠 36 周后用量会下降。
(4)合并T2DM和A2型GDM孕妇,增加胰岛素剂量但降糖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胰岛素抵抗存在,可加用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
(5)孕前超重或肥胖的 GDM 或 PGDM 孕妇,增加胰岛素剂量时降糖效果不明显,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不建议继续追加胰岛素用量,应及时加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三)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①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和母儿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相似;若孕妇因主客观条件无法使用胰岛素时,可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②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的妊娠期高血糖妇女,应接受降糖药物治疗。
③二甲双胍起效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d,在500~2 000 mg/d 剂量范围,二甲双胍疗效呈剂量依赖效应。
④推荐应用缓释制剂,具有更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可提高孕妇的用药依从性。
适应证:(1)GDM 或妊娠合并 T2DM 妇女。(2)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
禁忌证:(1)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T1DM)妇女;(2)肝肾功能不全者;(3)心力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感染者。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任何时段,在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基础上出现血糖控制不良,建议尽早应用降糖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周日
擅长应用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微创技术治疗妇科常见病、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盆底功能障碍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立项,其中省级立项1项,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社会任职:
1) 第五届深圳市宝安区妇科专委会 委员
2)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专业委员会 委员
4) 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