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克星--地诺孕素

郭海霞医生 发布于2022-07-28 06:19 阅读量5122

本文由郭海霞原创






子宫内膜异位症克星--地诺孕素




日前《第三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发布,重点强调长期管理应最大化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选择疗效好、耐受性好的药物。减少内异症的手术次数或推迟内异症的手术时间,权衡手术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别是生育风险。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宜的手术,让患者真正从手术中获益。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约10%的育龄女性和高达50%的不孕女性。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是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特别是慢性盆腔痛,可以影响女性生活的多个方面,如工作、教育、关系等等,随着症状的加重,对生活的影响更加严重,导致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因此,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和黄体酮通常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方法。


指南推荐:


新型孕激素地诺孕素2mg/d有中枢和外周的双重作用机制,缓解内异症痛经的同时可以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缩小异位囊肿的效果更显著。由于其日剂量低,对肝肾功能及代谢影响小,耐受性好,长期应用1年以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充足,可作为内异症长期管理的首选药物。



地诺孕素优势:


地诺孕素是全球唯一专门治疗内异症的最新一代口服高效孕激素,也是目前唯一同时具有19-去甲睾酮和孕酮衍生物特性的人工合成孕激素。地诺孕素与传统孕激素类药物相比,没有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可特异性结合孕激素受体且具有高内膜转化指数,每日口服一次,通过中枢和外周多靶点作用治疗内异症。在中枢作用方面,通过负反馈机制中度抑制HPO轴,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在“最佳治疗窗(30-50pg/ml)”,抑制病灶生长。在外周作用方面,通过抗增殖、抗血管生成和抗炎等机制实现它的药理作用。

地诺孕素缓解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效果与GnRH-a相当,且对骨密度无影响,不增加潮热盗汗和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缩小病灶效果优于雌孕激素联用;术后连续使用5年的累积复发率仅为4%;长期使用5年不影响患者凝血、糖脂代谢及肝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当前唯一具备长期使用预防复发证据且符合内异症长期管理要求的理想药物。

使用地诺孕素相关问题:


使用地诺孕素前,医生需告知患者用药期间月经可能发生改变,比如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坚持服用药物可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的频率。大概28%的女性在服用药物9-12月后会出现闭经,但这种情况下的闭经是药物引起的暂时性月经改变,对身体是无害的。



总之,地诺孕素自上市已来,被多个国家指南推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性治疗及术后治疗的一线选择方案,2019年5月我国获批上市,给广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患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新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地诺孕素也有其适应证,患者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建议看诊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周日


擅长应用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微创技术治疗妇科常见病、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盆底功能障碍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立项,其中省级立项1项,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