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们早上起床时,嘴里常常会伴随着血腥味;咬苹果时,会突然出现带血的齿痕;刷牙时,牙龈红肿不敢触碰。这些小细节的背后隐藏了牙齿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牙周病”。今天,就跟大家唠唠“牙周病”背后的那些事儿!

牙周病是由于牙结石、牙菌斑等局部刺激牙龈红肿、出血,不断破坏牙周附着,导致牙槽骨吸收,引起牙齿松动、移位,从而影响了咀嚼功能和美观。
牙周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偶尔自发出血。牙龈慢性炎症扩展到深部牙周支持组织,形成牙周袋,牙齿逐渐松动,最终脱落或拔除。

●牙齿表面有黄白色牙石,牙龈出血伴有口臭。
●牙根暴露,遇到冷热刺激产生疼痛。
●牙齿动度超过生理范围,影响咀嚼和进食。
每隔3~6个月,定期口腔检查,清除牙结石,维护口腔健康。
●超声波洁牙去除牙面结石,刮除龈下结石、病变骨质及肉芽组织。
●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涂抹碘伏促进消炎。
●拆除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咬合创伤。
●轻度松动牙齿可以进行松牙固定术,恢复咀嚼功能。
牙周疾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牙周病导致的刷牙出血、牙龈肿胀这些最初症状不明显,即使是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也不知道口腔内存在着近似于手掌面积大小的发炎溃疡面,也没有疼痛难忍的自觉症状,往往到牙周病晚期牙松动直至脱落,才来寻求牙医的帮助,而此时往往医生已经“爱莫能助,望‘牙’兴叹”了。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通俗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口腔内有大量细菌,它们集聚成团就形成了牙菌斑,会黏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内黏膜表面。如果口腔卫生不好,细菌就会滋生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出血。牙结石不断累积会“跑到”牙龈底下,造成牙龈萎缩,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腔异味;●中度牙周炎:会导致咀嚼无力、牙床肿痛、牙龈退缩、牙根暴露。●重度牙周炎: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疼痛等症状,无法咀嚼食物,最终牙齿脱落
其实,牙周炎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但其早、中期没有明显症状,绝大部分国人又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因此很难早期发现,直到牙齿松动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家可能会问:“我每天按照医生教的方法特别认真的刷牙,同时还坚持使用牙线和冲牙器,为什么还要去看牙医呢?”这就好比大家每天都会随手收拾房间、擦桌子、擦地,但每个家庭定期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把平时不大能清扫到的边边角角打扫、擦拭干净。同理,医生通过专业的手段才能帮助大家彻底清除自身无法清除的牙菌斑。已经患有牙龈炎或早期牙周炎的患者如果用心观察,会发现口腔发出的“警示信号”,诸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齿舌侧或者颈部有些刷不掉的牙结石、口腔异味、牙龈变得轻微红肿等。在这个阶段,牙齿表面那些软性的细菌团块已经逐渐变硬,形成了无法刷掉的牙石了,需要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有些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和定期维护,导致牙周疾病发展到了中晚期。此时,大家也不要放弃,医生还有很多办法(包括牙周刮治和多种牙周手术)可以帮大家“消除炎症,控制疾病发展”,尽量保留牙齿。已有牙齿缺失的患者要及时修复失牙,让更多天然牙和少部分假牙(种植牙)共同发挥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