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肺癌:为啥有些能治愈,有人却被拖成晚癌?

韩京军医生 发布于2020-11-12 15:48 阅读量7192

本文转载自成都商报

近两年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发现肺结节的患友,非常紧张,且到处寻医问药。不同专业、不同专家一圈下来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加混乱,不知该听从哪一个意见。更重要的是把病情给耽误了,或者误治了。

转载一篇同道著名专家,华西周清华教授一篇文章,一并解答诸位的困惑!

华西周清华:肺癌不可怕,治错才可怕

肺癌可怕吗?——可怕。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现肺癌患者约为78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癌症。

 肺癌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死亡率也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第一位,是妥妥的“天下第一癌”。

虽然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比较发达了,但因为诸多原因,很多癌症仍不能被早期发现,生存期非常短,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谈癌色变。

但非常可惜的是,许多人被活生生拖成了——「晚期肺癌」。

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患者被硬生生拖成晚癌

周清华教授介绍,肺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取决于就医早晚,治疗方法是否选择恰当。

然而,我们在临床上常常碰见这样的情况: 一个最初就医时的早期肺癌,先去找非专科医师就医,按“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治疗数月,待已发展为中晚期肺癌后再来找胸外科医师就医,造成“医源性延误诊断”。一个早期的周围型肺癌,经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根治。但由于病人害怕开刀或者是非胸外科医师过分夸大了放疗、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病人常常不是先接受手术治疗以期治愈,而是去放、化疗,甚至中草药治疗。待出现上腔静脉梗阻,甚至远处转移后再来找外科医生。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上述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据统计数据,这是造成肺癌病人远期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占造成病人诊断治疗延误比例的50-60%。

为确诊肺癌盲目穿刺活检?

警惕「早癌」直接变「晚癌」

肺部结节活检指的是:通过穿刺从肿块上取得一些组织标本,然后送到病理科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的存在。

肺部穿刺活检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穿刺针进去的那一刻起,肺癌的“包膜”就不再完整,少数患者在穿刺活检后可能发生胸腔内出血、气胸并发症。而且穿刺针一进一出,把这颗‘肿瘤种子’放出来后,如果恰好掉落在胸膜腔‘这片肥沃的土地’中,就会导致肺癌细胞胸膜腔或者穿刺针道种植转移。”因此,当临床已经能诊断肺癌或者不能除外肺癌者,应当尽量不作或者少做肺部结节或肺癌针刺活检,直接外科手术治疗。

只有下列情况才做经皮肺穿刺活检:

1.肺癌已经发生广泛和多发远处转移,没有外科治疗适应症者;

2.患者心肺等器官功能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3.患者没有外科手术意愿。

这4种情况,出现其中之一,应首先到胸外科就医。我们在门诊上常常遇见一些病人,到了门诊部后,不知道应该首先去哪一科就诊,常盲目地乱挂号,几乎门诊所有的主要大科都看了,治疗了,最后才转到胸外科,常常已经错过了手术最佳治疗时机。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首先到胸外科就医。

1、病理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肺癌分期适合于外科手术者。

2、临床诊断肺癌,没有外科治疗禁忌症者。

3、体检发现的肺部包块,虽然没有病理学诊断,但高度怀疑肺癌者。

4、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临床诊断或者怀疑为肺癌患者。

现如今,很多人体检查出肺结节,非常紧张。

面对肺结节,应这样处理:

1. 5毫米或者更小的肺部结节,12个月作一次胸部薄层CT复查。

2. 6-7毫米的肺部结节,6个月作一次胸部薄层CT复查。

3. 8-10毫米的肺部结节,3个月后就要做CT复查。

4. >10毫米或更大的肺部结节,就高度怀疑肺癌,需要多学科会诊决定手术治疗。

总之,就医和治疗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将大大地影响肺癌病人的预后:凡确诊或怀疑患有肺癌者,正确的就医选择是首先找胸外科医师诊断治疗;凡无手术禁忌症的肺癌,正确的治疗选择是争取手术治疗;多数肺癌需要手术前或手术后的辅助性放、化疗,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以提高切除率和远期存活率。

迄今为止外科治疗是治疗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是早期肺癌的话,及时手术处理,那么上面这些辅助治疗的名词多半与你无关了,绝大多数的病人均能治愈,长期存活率高达9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