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了治病的疗效

程宏辉医生 发布于2020-03-13 18:13 阅读量7561

本文由程宏辉原创

        对待事物的态度,粗略分,可以分为正能量型及负能量型;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及后续结果。

       对待疾病治疗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态度。比喻同样是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的病人,在服药后胃胀消失,但还偶尔有一点痛。复诊时医生问"现在情况怎么样呀";正能量的人的回答是:"好多了,就是还有一点痛,把这点解决了,就好了”,而负能量的人的回答是:"医生!我怎么还是痛啊,吃了药好象不管用呀",但如果你再仔细问,就会发现其实只是偶尔痛,而胀已经没有。二者对待疾病疗效的态度完全不同。

       从临床上看,正能量的人疾病好的更快。我们知道,很多疾病本身与心理有关,比喻疼痛,你的态度正能量时,可以分泌一种内腓肽的东西缓解。

        相反负能量型的人,往往看不到已有的疗效,而是反复唠叨还存在的一些症状,这样容易焦虑,时间长了又会抑郁,反过来又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使病程延长。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在问诊时,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负能量的人,尽量诱导他回忆改善的症状,强化心理预期。避免陷入心理与躯体不适,互相恶性影响的循环中。

        作为患者,也要树立治病信心,仔细观察及客观反应病情。乐观看待病情,则有益于病情的恢复。

         胃肠病中有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比较多,如果以负性情绪对待病情,一方面可能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影响医生的判断,而不于疾病的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