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异常的中医症状鉴别(一)

程宏辉医生 发布于2018-03-26 04:47 阅读量9493

本文由程宏辉原创

大便异常的分类
大便异常在中医辨证中作用巨大,是中医问诊必问内容。大便异常分为性状异常及排便感觉异常。排便性状有便结(干)、便溏、水样便、先干后溏便、粘液便、脓血便、便血、稀块便、完谷不化便等;而排便感觉异常有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爽、排便不尽等;此外大便颜色异常也对辨证有意义。
现在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大便异常的签别意义。
1、大便干结
干结如羊粪,多为燥热伤津之象,往往热象与阴虚并存。
大便干但成条,久病是阴虚,新病多为内热。
如口渴多饮,小便黄赤,口舌生疮,身起红疹则为内热无疑;如口渴,但小便色清或颜色不深,则偏于阴虚。当然还要结合舌脉。
2、大便便溏
大便稀烂如泥,如一日数次,无粘滞不爽,则多为脾虚夹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如有粘滞不爽,大便不尽感,排多反舒服则为湿热,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如便溏,且伴有不断放屁,下腹部胀满不适,则为气滞杂积,此时治疗要行气导滞。
3、水样便
即腹泻,如清稀如水,外有全身困重、内有腹胀且伴呕吐者为太阴表里证用霍香正气散加减;如久泻不愈,胃纳欠佳,伴有痰多咳嗽,则为脾虚,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如兼有腰痛,夜尿频则为脾肾阳虚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如遇冷则泻,人怕冷,喜热食则为阳虚夹寒。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如暴注下迫,急不可耐则为肝风夹热用白头翁汤;如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为肝郁脾虚,发作时调肝,缓解时健脾;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