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是人体裸露的大脑,80%的信息需要通过视觉来传达。如今,近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问题,有的人通过近视手术摆脱眼镜的负担,有人因为报考了有视力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有人把近视手术送给自己做“成人礼”。
当然更多的朋友对近视手术持不可知论,在观望、纠结、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检索:
#近视手术,真的安全吗?
#做了近视手术,会后悔吗?
#做了近视手术,会反弹吗?
近视手术进入中国30余年,也越来越成熟,国内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把关,和近视手术一起成长为视觉守护战士。
《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显示,中国近视发生率48.5%,居亚洲首位,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
近视手术量,也井喷式增长。
正常情况下,我们看东西,靠的是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上。
近视患者看远处的东西之所以模糊,主要是因为晶状体曲率变大或眼轴变长,导致光线聚焦在了视网膜前方,不能精准成像。
近视的原理/bostoneyeblink
近视手术,就是要通过一顿操作,让焦点重新落回视网膜。
但是,近视手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光是分类就五花八门,足以把“门外汉”绕晕。
第一类手术,是通过把角膜削薄一点,让焦点的位置变得靠后、落在视网膜上。
我们耳熟却又一知半解的半飞秒、全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都属于这一类。
目前最常用的3种近视手术是角膜屈光手术:
LASIK手术;
全激光手术(T-PRK手术);
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手术)。
这3种手术都是“削”角膜——利用激光刀把角膜“削”薄,矫正视力。
第一种手术,LASIK手术:需要制作角膜瓣。
(来源:网络)
手术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步:
1)制作角膜瓣(西瓜皮)
2)磨角膜基质层(西瓜瓤)
3)复位角膜瓣。
LASIK手术是目前在全世界开展ZUI多、ZUI广泛的近视手术,术后一般无明显的眼部不舒服、视力恢复快。
第二种手术,全激光手术(T-PRK手术):“无刀/无切口/无瓣”。
T-PRK手术主要在角膜表层操作,是表层手术。
手术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1)准分子激光切除上皮组织
2)根据准分子激光扫描基质层(西瓜瓤),矫正近视
T-PRK手术只需要一步去除了角膜上皮以及基质,不需要制作角膜瓣,不会在角膜上形成切口或皮瓣,所以手术后就不会有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安全性更高[5]。
但是这种手术也有局限,一般适用于800度以下的近视。
第三种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不需要制作角膜瓣。
通过飞秒激光直接在角膜基质层内做出需要去掉的透镜,相比于FS-LASIK手术,因为不需要制作角膜瓣,所以这个手术过程变成了两步:
整个过程中,在计算机中输入每个人不同的度数,计算机自动控制微透镜厚薄,保持手术的精准性。
不需要制作角膜瓣,可以避免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手术并发症;
避免因为外伤引起的角膜瓣移位等。
半飞秒、全飞秒在“做减法”,那么另一类手术,就是在“做加法”:晶体植入。
可以理解为,把一副超轻薄的隐形眼镜,植入到眼睛里。
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即在虹膜和你的自然晶状体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相当于一片隐形眼镜),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力。
ICL晶体植入示意图 来源于网络
这种手术不需要切削角膜,有些人检查后发现角膜厚度不够,不适合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经医生评估可进行这种手术。
这种手术的好处是:
可逆性,也就是手术后可随时取出人工晶体。
近视手术,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不少人想做近视手术时,总会被一个“经典谣言”劝退:
“眼科医生都还戴着眼镜呢,不就说明肯定有风险?”
其实,做过近视手术的眼科医生不在少数。
医生戴着眼镜,原因主要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满足做近视手术的要求、都适合接受近视手术。
最基本的,先是年龄。
近视手术需要患者满18周岁,这个年龄眼睛发育趋于稳定,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过了高强度用眼的时期。
此外,近视手术对度数也有要求。
比如半飞秒手术,就要求度数不超过1200度;
如果近几年,你的眼睛度数每年都加深50度以上,这说明你的近视还在进展期,也不适合做手术。
满足了基本条件,还要经历严苛的术前检查。
评估眼睛尤其是角膜情况,设定符合自身的手术方案。
如果术前检查不当,就盲目接受手术,很有可能会造成术后干眼症、角膜损伤等问题。
和所有医疗手术一样,近视手术当然也存在风险。
在被手术时的激光扫射后,夜间看东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炫光。个别人白眼球(巩膜)上会有些淤血点。
“手术是安全、有效、稳定的。
这不是随便说的,而是通过全世界3000万余例手术,20年随访结果得出的。”
“但是,(很多人)都说没有并发症,3000万余例手术,怎么能说完全没有并发症?”
他表示,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激光角膜屈光术出现早期,而且也是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
因为医师及统计方式不同,发生率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之间。
值得注意的还有,近视矫正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只是给了你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如果你仍旧不注意用眼习惯,很有可能前功尽弃、“重新”近视。
1999年,准分子激光手术被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矫正视力。
二十多年过去,超过95%的人,对手术结果很满意。
有人成功恢复到了正常视力,摘掉了厚厚的眼镜。
Daniel Sklar接受采访时已经56岁,他在1999年做了矫正严重近视和散光的手术:
“这极大地改善了我的生活质量。醒来睁开眼,就能直接去洗个澡、看看周围的东西,不用戴任何特制护目镜,就能去游泳、潜水。”
有人出现了副作用,但仍认为是值得的。
68岁的Holly Strawbridge,2002年接受了准分子近视手术。手术以来的17年间,她的眼睛一直干涩、通红。
“这的确是个问题,”她承认,“我经常看起来像是熬了很久的夜。”
但在被问到,如果事先就知道会一直眼睛干涩,还会不会接受手术时,她的答案仍十分肯定:
“就算知道(会得干眼症),我也会继续手术。
坦白地说,当你把它和看不清东西相比时,前者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事实上,正常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干眼症患者。
但同样是干眼症问题,也有人觉得无法忍受。
是否后悔,也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只是,在接受手术之前,一定要尽可能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理性的选择。
如果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如果被医生告知“你的眼睛不适合手术”,也别去求助于“什么眼睛都能做”的非正规机构。
清晰的视野当然美好,但不要在无知懵懂的状态下,做出可能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