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度近视高发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而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约在6.69%~38.4%,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经是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高度近视的防控,变得非常重要。
什么是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在-6.00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其近视度数高,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26.5 mm)。
单纯性高度近视
针对单纯性高度近视,一般采用屈光矫正防止治疗。
框架眼睛边缘较厚,镜片较重,眼睛外观被缩小,视网膜成像缩小,但是缺失简单有效,无明显禁忌症。
建议去有专业验配资质的机构验配,并定期随访以减少并发症产生。与框架相比,佩戴者眼睛外观大小和视网膜成像均不发生明显影响,但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角膜屈光手术适合屈光度数稳定,有摘镜意愿的患者。推荐的屈光不正度数矫正范围为:FS-LASIK 不超过-12.00 D,SMILE不超过-10.00 D。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个:
基质手术包括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IK, FS-LASIK);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以及其它方式。
眼内屈光手术适用于屈光度数稳定的患者,尤其适合超过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范围,或眼表条件不宜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而又有摘镜需求的患者。
可选择的有以下几个:
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PIOL) ,我们常说的ICL晶体矫正手术;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RLE);
病理性近视要防治结合
由于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持续增长,故屈光矫治手段以框架眼镜和接触镜为主。除去屈光矫治以外,还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防止视力不可逆损害。
针对一些高危人群,需重点防控:
如有高度近视遗传家族史的、远视储备少的、用眼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人群。
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或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可以游泳跑步,但不要跳水,蹦极等剧烈运动。遇到眼前有闪光感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已发现眼底病变的要定期检查眼底。
眼轴增长是病理性近视的基本病理改变。控制眼轴增长既是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的方法,也是预防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劈裂等眼底病变的有效手段。
后巩膜加固术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前后眼轴进一步增长或缩短眼轴,联合晶状体或玻璃体手术还可以治疗黄斑劈裂、视网膜劈裂。虽有部分研究初步证明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对高度近视患者有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高度近视患者
应重视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与康复
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调节功能训练与聚散功能训练。
调节功能训练包括推进法、远近文字法、 反转拍训练法等,可以提高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
聚散功能训练可通过偏振片立体图、孔径 训练仪、Brock线法等锻炼聚散功能。
高度近视常导致
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重视高度近视的防控非常重要!
再次强调!
一定要定期给眼睛做“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