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更推荐药物流产?

刘淑平医生 发布于2020-04-16 23:13 阅读量7978

本文由刘淑平原创

刘大夫说:

“减少宫腔操作也就是减少了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创伤小、花钱少且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如发生胚胎停育或要求终止妊娠,我推荐大家优先考虑药物流产



     从医早期,我跟很多妇科医生一样,大多数时间都在做各种手术,包括人工流产或清宫术。当我开始关注不孕不育和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以后,我注意到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的病因是宫腔粘连。进一步细问病史,又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病人有过清宫或人流手术史。接触的案例越多,越令人心痛,于是我开始反思:这种医源性的损伤,我们能不能尽可能地去避免或减少呢?

     近五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研究了一套成熟的药流治疗方案,成功地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清宫术和人流术,同时减少了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子宫内膜恢复得特别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心得就是:减少宫腔操作也就是减少了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不清宫创伤小、花钱少,减少了不孕症的发生率。     为什么要选择做药流而不选择人流、清宫呢?我来讲讲其中的道理:

1)流产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大增至每年约900多万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低龄者、未育者占比大,重复人流比例高。“流产”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存在于多个方面,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我们应该整体判断、综合考量。

流产治疗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包括: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输卵管堵塞、盆腔炎症、子宫动静脉瘘、人流综合征等。

一些病人和家属眼里的“流得干净”只是手术即时的流得干净,没有综合考虑并发症又或者是未来怀孕和生产难度与风险性的问题。若把这些因素细细地予以说明,这个选择也不难决定。

2)对比和选择需要拿数据说话

      什么样的数据是相对可靠的呢?

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是:数据所属文章发表的渠道。高级别的医学杂志在数据纳入标准、例数合理性、研究方法及其结论的科学上具有更严格的审核标准。我们不要盲目参考一些来源不明或者缺乏说服力的数据,更不要轻易采集一些网络文章。 

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上,人工流产组(22.19 %)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12.29 %), 差异有极显著性(χ2 =10.34 , P <0.001)。其中先兆流产发生率人工流产组(11.92 %)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3 .99%), 差异有极显著性(χ2 =12 .95, P <0.001)——CNKI,《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安全性评价》,刘莹,齐鲁医学杂志,2001年

3)人流治疗适用的医疗窗口期很短

在临床治疗中,只有孕7~10周之间可以选择人工流产,其它孕周是不建议人工流产的。孕周太小可能吸不到,孕周太大又容易遭遇大出血等即时并发症。大孕周的引产,甚至是足月的未临产的分娩,临床治疗一般选择用药物。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以下为拓展阅读内容:

我从中文数据库CNKI中摘要出一些相关论文的结论和检索信息,供有需要的朋友查阅↓↓↓

• 结论1:初产妇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影响小于人工流产术后,可考虑作为临床终止早孕的首先选择。

——《初产妇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术后对再妊娠影响的对比观察》,丘东海,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

• 结论2: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者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应当作为临床终止早孕的首先选择。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南静,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年

结论3: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比较,药物流产子宫内膜厚度恢复快,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发生率低。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_宫颈管粘连的影响》,王雅莉,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7月


• 结论4:药物流产是比人工流产更加安全的避孕失败补救措施。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并发症影响的比较》,赖文瑶,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

• 结论5: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女性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大致相同,但是药物流产可有效降低女性再次分娩时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和胎盘残留等分娩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对于提高女性再次分娩的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安全性评价》,刘莹,齐鲁医学杂志,2001年

敲黑板,划重点:

——以上论文综合结论:药物流产是首选!首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