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机能不全概述

刘淑平医生 发布于2019-01-19 21:08 阅读量6867

本文转载自科普

由于先天或后天各种原因导致的宫颈功能性或宫颈结构的变化及缺陷,无力支持妊娠的子宫而使宫颈内口形态和功能异常,致使非分娩状态下宫颈发生病理性扩张、无痛性的宫颈管消退、宫口的扩张,羊膜囊突出、胎膜破裂,最终发生流产或早产,此情况称为“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 incompetence)。

宫颈机能不全作为早产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宫颈机能不全尚无统一的概念,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诊断标准更是众说纷坛。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病因研究主要包括先天性病因,如畸形、人种及基因遗传等;后天性病因如手术或产伤以及其他病因如炎症、氧化应激状态等;其诊断主要从既往病史及此次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试验和超声多普勒等几个方面入手。

宫颈机能不全发病率约为0.34%~1.00%,很难精确进行统计。尽管对宫颈机能不全的研究逐步深入,但目前对其不仅缺乏一个精确的定义,其病因和诊断更是模糊不清。

正常妊娠孕妇的宫颈管保持一定长度,初产妇约为2.5~4.7cm,经产妇约为2.4~4.0cm。正常妊娠14~30周宫颈长度为3.5~4.0cm,正常孕妇孕30周前宫颈长度稳定,孕晚期宫颈进行性缩短。

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是预测早产的敏感指标,宫颈长度≤15 mm 对于早产的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95%;宫颈长度为30 mm 时,发生早产的风险为1%,宫颈长度为5 mm 时,发生早产的风险为80%。目前多数研究以宫颈长度<25 mm 作为选择宫颈环扎手术的临界值。存在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其宫颈缩短及形状改变常见于孕18~22周。

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可导致RSA的发生,其发生率高达8~15%,严重者导致中期妊娠流产,程度轻者导致早产。连续两次妊娠中期流产史的患者,下次妊娠维持至足月的可能性仅为60% -70%,因此临床上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显得尤为重要。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常用方法,其次是保守治疗:适当使用宫缩抑制剂、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性生活、禁止吸烟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