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样体是鼻咽后壁的淋巴组织,为咽淋巴环的组成部分,一般出生后即存在,6~7 岁时发育到最大,10 岁后逐渐萎缩,成人期基本消失。腺样体及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呼吸道第一防御门户,侵入人体呼吸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可导致腺样体及扁桃体的反复炎症,反复刺激下会使腺样体呈病理性增大,甚至造成永久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使鼻窦及鼻腔黏膜的纤毛摆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功能,最终可出现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儿童腺样体肥大容易导致睡眠时出现呼吸不畅、打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及夜间憋醒。由于长期的夜间缺氧,患儿可出现晨起口干、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抑郁状态,反复张口呼吸可导致面部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影响生长发育。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等并发症,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OSAHS) 的常见病因。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国内外多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而药物多选择孟鲁司特联合鼻用激素。
根据腺样体占据鼻咽腔空间大小,将其划分为 4级。Ⅰ级: 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 1/4,后鼻孔通畅;Ⅱ级: 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 1 /2; Ⅲ级: 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上部 3/4,腺样体扩展到鼻腔后端,阻塞后鼻孔及部分咽鼓管咽口; Ⅳ级: 腺样体占据鼻咽腔全部,后鼻孔下缘及咽鼓管咽口均被遮挡。
美国儿科学会于 2012 年更新的儿童 OSAHS 治疗指南推荐,对于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且无手术禁忌证的OSAHS 患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管经过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大部分患儿病情均可显著改善,但仍有 13%~29%的患儿存在术后残余或复发睡眠打鼾的风险,在肥胖患儿中这一比例可高达 73%。这类患儿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术后持续随访复查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我们对诊断腺样体肥大Ⅱ级及以上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尤其是 6 岁以下患儿。使用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啶、鼻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身体不适症状及过敏症状均明显减轻,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程度也明显改善,可能与上述药物共同作用产生抗炎、抗过敏、拮抗白三烯受体等从而改善气道炎症,降低过敏性症状有关。其实临床上也发现,腺样体肥大儿童有部分合并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也易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因此,建议该类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啶、鼻用激素等药物治疗。上述结果发现手术治疗与药物控制疗效相当,药物治疗组和手术组患儿治疗后均有少部分疗效不佳,对药物控制不佳患儿给予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同样对手术治疗疗效不佳患儿给予药物治疗仍然有效。因此建议所有确诊腺样体肥大Ⅱ级及以上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尤其是 6 岁以下患儿,疗效不佳时经 OSA-18 评分证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儿可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