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了,可以推拿退热,你知道吗?

黄从付医生 发布于2020-01-19 11:48 阅读量7328

本文转载自百度

      宝宝发烧非常常见,父母都很揪心,尤其是高热时家长很怕宝宝出现抽搐,有些家长问我,发热不能给予酒精擦浴,吃退热药又怕伤害身体,退热贴又不管用,还有其它什么办法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退热推拿手法:

image.png

推拿一: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清天河水是小儿推拿手法名字,其天河是穴位名,位置在前臂正中总筋至(曲泽)成一直线;

推拿此穴的功效:清热退烧,疏风解表;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食指和中指从手腕推向肘腕方向,力度要均匀柔和;不能反向推;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二:清肺经

推拿肺经的位置:无名指末端罗文面;

推拿此穴的功效:清肺热,化积痰,止咳退热;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指腹从指根处推向指尖处为泻,即清肺经,力度均匀柔和;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三:退六腑

推拿六腑的位置: 六腑在前臂尺侧,近小指一侧,从阴池到肘成一直线。

推拿此穴位的功效:清除内热,凉血解毒。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拇指或者食指从肘部推向手腕处,力度柔和均匀(不可反向)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四:推脊柱

推拿脊柱的位置: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

推拿此穴位的功效:清热导滞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食指和中指从颅骨开始推到尾骨方向,力度柔和均匀,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五:清天柱骨

推拿天柱骨的位置:天柱骨即颈柱骨,即是头后颈骨三节,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

推拿次穴位的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食指和中指一起从上往下推,力度均匀柔和,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六:推坎宫

推拿坎宫穴的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推拿坎宫穴的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清热止痛;

推拿方向和频率: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力度均匀柔和,200-300次/分;

image.png

推拿七:开天门

推拿天门穴的位置: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推拿天门穴的功效:祛风解表、开窍醒脑;

推拿方向和频率:双手拇指指腹从下往上交替推;力度均匀柔和,200-300次/分;

image.png

在采用推拿的手法给宝宝进行降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以宝宝的承受力度为主,同时最好选择清水或者是油作为介质,避免宝宝皮肤受损伤,同时在推拿的时候要力度适中,推拿的速度要快一些,而且要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注意宝宝的饮食清淡,同时注意给宝宝补充适量的水分,如果推拿有明显的效果,家长可以一天给宝宝做2次左右,如果不太明显,家长要记得早点带宝宝去医院,或者是发现宝宝发烧了家长无法判断的,先去医院给宝宝做检查,如果问题不大,回家可以用推拿的方法帮助退烧。

另外,小孩发热家庭护理也要注意方法

多喝水 喝水可促进发汗,对调节体温有帮助。而对于发烧多汗,或伴有腹泻的宝宝,多喝水有防止虚脱的作用。

饮食营养易消化 宝宝发烧时,消化能力减退,故应准备清淡而有营养,并且口感软烂、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如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等。发烧伴有出汗、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稍微补充点淡盐水。 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粥、鸡蛋羹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

调节室内环境 注意保持房间舒适透气,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风。若条件允许,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 适时增减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温水拭浴 用37℃左右的温水擦拭宝宝,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  

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儿童用药在用量上有严格的规定,宝宝既往的用药情况、体重和年龄都是用药的依据,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大部分退热药则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剂量,并对服药的最大剂量有规定,在给宝宝服药前需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