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白晓苏,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龙华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内分泌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专委会 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用药专家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慢病防控委员会 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糖尿病专委会 副会长;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内分泌代谢疾病 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第五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第四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深圳市医师协学会内分泌与代谢医师分会理事。
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肥胖的危害不仅表现在体型上,更表现在一些难以观察到的地方——慢性疾病。肥胖会导致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控制体重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本文将为您盘点肥胖的各种危害,并教您控制体重的秘诀。
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疾病:
01超重了,睡觉也成了问题
肥胖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比例高。这是一种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的症状就是晚上打鼾并且伴有呼吸暂停,从而经常被我们的身体强制“叫醒”,夜间被频繁“唤醒”,肯定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于是白天就表现为嗜睡。
这种疾病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肥胖人群脖子和喉咙处的脂肪会堆积,而这里是呼吸道的必经之地,堆积的脂肪,再加上入睡后周围肌肉松弛,就会挤压咽喉,阻碍了气流的经过,从而导致呼吸暂停。呼吸一暂停,血液中氧气水平就会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则会升高,因此,大脑短时需将人唤醒,重新开启呼吸道并启动呼吸。
02超重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就找上门
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 75%男性和65%女性存在超重和肥胖。肥胖既会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又会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从而加重心脑血管损害。
03内脏型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罪魁祸首
肥胖与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体重或者说腰围增加均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及血糖控制的难度。数据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内脏型肥胖引起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更为显著。
04超重了,“肾功能”也不行了
肥胖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除了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之外,还会导致慢性肾病的出现。在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为10%~12%,已接近糖尿病。当肥胖人群出现泡沫尿(其实应该叫蛋白尿)或出现小便多而长的症状时,就要关心一下肾脏是否出现问题了。
控制体重的关键——合理饮食
既然肥胖会导致这么多的慢性疾病,那么我们要如何控制体重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最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此外,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成人30天内饮酒率超过1/4。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控制体重的建议:
1、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
所谓膳食脂肪供能比,可以理解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食物摄入量过高。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就是形成“以谷类食品为主,提高食材多样性”的饮食结构。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等食物。
2、减少烹饪用油量
可以通过使用控油壶,把全家人每天能够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选择用油量少的烹饪方式等方法来控制用油量。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4、控糖、限酒
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尽量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