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使冠心病患者明显受益

王湘医生 发布于2023-09-02 00:52 阅读量1474

本文由王湘原创

请关注公众号: free055969

运动不仅是健身手段,也是防病治病的有效措施,特别对于冠心病这种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更是如此,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心血管获益越大,但如何保证冠心病者的运动是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是急切需要患者自身掌握的内容。

一、 提倡冠心病患者运动的必要性
1 冠心病者出院之后 6个月内死亡、脑卒中和再住院率累计高达25%;
2 出院后4年病死率高达22.6%;而死亡者中50%死于再次心肌梗死;
3 存活者中活动受限者占30%;无法正常工作者占30%;
4 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占45%;
5 冠心病者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血栓栓塞等。
由此,大量干预性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和运动为主的生活方式治疗是最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
二、 运动的概念(内容很多,这里只谈大家看一看就能理解的)
1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骑车、舞蹈,单次持续至少几分钟;

无氧运动:冲刺、举重等,单次持续时间短。

2 耐力运动和抗阻运动:
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主要依赖无氧供能,间歇时含有氧供能成分,比如举哑铃。
3 柔韧性运动: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能量消耗低,有预防跌倒和运动损伤的作用。
4 运动强度和运动耐量,这两个概念比较专业,个人的数值需要医学评估。

三、 冠心病者运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1 医学评估:
评估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7天后,冠脉支架置入术24小时后,冠脉搭桥手术7天后。
评估包括:患者运动康复的危险分层(分低危、中危、高危三层);运动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可承受的运动强度和耐量;制定要达到的目标等。
2 制定运动方案:包括院内运动方案和院外运动方案。住院患者最早在入院8小时后即可参加运动康复计划。出院时要详细咨询运动风险和预防措施。
四、 院外康复的经典运动程序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和静力拉伸,持续5-10分钟。
第二步:训练阶段,总时间30-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为辅。
一定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出院后1个月的有氧运动以步行为主,逐渐过渡到慢跑,再到爬楼梯、骑车、游泳等,运动时间从每次15分钟逐渐延长;运动频率从每周3-5次;运动强度从最小强度逐渐增至中等强度。
抗阻运动形式为一系列低中负荷、持续、缓慢、多次重复的肌肉力量训练,常用方式包括仰卧起坐、提重、哑铃、握力器、弹力带等。
柔韧性运动应以缓慢可控制方式进行,逐渐增加活动幅度,要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到疼痛为宜,总时间10分钟左右,每周3-5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主要为慢节奏有氧运动或柔韧性运动。

五、 医院外运动风险与预防
1 出院前要向心脏康复医师明确运动方案,遵守运动程序。运动时要备好药品以防万一。
2 患者要学会“自我感知用力程度”评估,分7个等级:非常非常轻—很轻—轻—有点用力—用力—很用力—非常非常用力,一般在感觉”用力“时就要减慢减轻甚至停止运动。

对康复医学的研究正在逐渐颠覆以往“患病要静养“的理念,明显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重在传播运动康复的理念,广大的患者切莫忘记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另一重要策略——药物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