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的宝宝如何补充营养才能长得好?

孙毅医生 发布于2023-08-02 09:34 阅读量5357

本文由孙毅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最近孙医生遇到许多网上咨询的过敏宝宝妈妈,发现她们多很焦虑,许多家长对于食物过敏的了解非常少,看到过敏源检查单上一连串食物过敏阳性反应的几个+号,就很焦虑,在给孩子怎么吃这件事上,非常头疼,既担心吃错了加重过敏,又担心长期规避过敏的食物怕宝宝营养补充不上去,长不好,看来这还真是一个挺普通的问题,孙医生今天来谈谈我的经验:

牛奶蛋白过敏固然需要引起重视,但如果过度诊断食物过敏,过度忌口,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更大。敏宝妈妈应该更好的了解食物过敏,在养护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懂得避开一些误区,才能在孩子的饮食喂养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首先回答敏宝妈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过敏反应一般是接触食物后多久出现?

食物过敏有速发反应和迟发反应两种类别,区别在于出现症状的时间早晚和严重程度。速发反应:是典型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通常在进食后几分钟至2个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而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通常在半小时内出现。迟发反应: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亚急性或慢性的,可能会在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通常也不太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2.有哪些食物容易导致过敏?

超过90%的食物过敏都是由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甲壳类(贝、虾、蟹)和芝麻引起的。

3.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就表示一定过敏吗?

不是的,阳性≠过敏≠不能‬吃。最新的IgE检查结果的判读,有三点:(1)阳性不代表就是过敏,而是表明有过敏的可能性;(2)数值的高低不代表严重程度,数值越高,可能性越大;(3)检查结果阴性,也不代表不是食物过敏,因为也有非IgE介导的,主要看症状。检测报告单上提示过敏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过敏,必须还要有临床症状才可以认为一定过敏。

4.如果食物过敏的症状轻微,是不是可以继续吃?

家长经常会问我:宝宝过敏的不是太厉害,少吃一点就可以了?孙医生认为如果医生诊断了食物过敏,还是严格回避,直到医生认为可以尝试。因食物过敏的症状可以变化,可以当前是轻微反应,如荨麻疹,轻微的腹痛呕吐;之后可能迅速发展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这种发展是难以预测的,家长最好不要自行尝试。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5.孩子对某种或多种食物过敏,不太敢加辅食,怕营养不够怎么办?

可以采用食物替代法,积极寻找同类食物替代,从而尽可能做到同类营养的弥补。以膳食宝塔为参考,同一层里的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是大同小异的。如果对某食物过敏,就在同一层找可替代的食物,这样能尽可能做到均衡营养。主食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宝宝最多的是对对小麦,燕麦等过敏,可以用小米、红薯、紫薯、玉米、山药、黑米、藜麦等进行替代。蔬菜类:主要提供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等,一般很少会有蔬菜过敏的宝宝,建议可选择胡萝卜或红彩椒等来代替。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种类繁多,营养区别不会太大,建议尽量选择时令水果。肉蛋奶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这类过敏原是最多的,牛奶过敏可以选择氨基酸水解奶,海鲜鱼虾过敏可以选择猪肉、鸡肉、鸭肉、豆制品(豆腐,豆腐干,腐竹)等替换。

6.孩子过敏体质,担心多种食物过敏,不敢添加太多新食物,怎么办?

这是大多数敏宝妈妈最担心的问题;孙医生认为:首先对于敏宝,确实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比非过敏体质的孩子要高一些,但并不一定会同时对多种食物过敏,家长还是要学习判断食物过敏的症状和标准,一个一个来,多尝试多记录,做到精准忌口就好。(一定要写食物日记!!!)如果长时间深度忌口,妈妈和孩子的营养都不能保证,也不利于找到真正的导致过敏的食物。其次,孩子越早接触食物多样化,越能够降低发生食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因为孩子从4-6月龄开始,肠道就做好了准备,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去接触不同类型的食物,如果一直回避可能过敏的食物,等到孩子越大,发生过敏的可能性也越大。中国宝宝5个月左右一定要开始添加辅食了,每次添加一种,观察5-7天,无异常,则放心开始食用,一项一项快速有序添加!

7.食物过敏会持续终身吗?

这也是宝妈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食物过敏持续的时间不一样,最近的研究:牛奶、鸡蛋、大豆和小麦过敏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会发生食物耐受,而花生和坚果过敏则更可能会持续到成人期。家长可以通过寻求医生的帮助,定期评估食物过敏是否已经随年龄的增长消失。孙医生接能的敏宝绝大多数随年龄的增长过敏的症状逐渐逐渐消失了。常见的是2-3岁以后,部分是学龄期,极少部分是青春期。

以上是孙医生在多年的过敏宝宝治疗上的一些心得,分享给过敏宝妈们,希望您们能减少一些无谓的焦虑,共同与自己的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关注孙医生,宝宝生病不迷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