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医生上消化专家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焦急的妈妈:孩子几个月来不定啥时候老说肚子疼,有时候用热水袋捂捂就好了,有时候吃点助消化的药就好了,有时候不管它自己也能好。妈妈很发愁,带的孩子去看了许多家医院,这家医院让查个腹部彩超,看是不是腹部淋巴结增大了?那家医院说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让吹气看看又是阴性的...,中医说用点调理胃肠的药,西医说吃点益生菌,孩子会好一阵儿,但不久又开始嚷嚷肚子疼,家长很苦恼:一个肚子疼,检查做了不少,几乎从头查到脚了,咋就治不好了呢?是不是我孩子不想上学装病啊?孙医生,您给我好好看看。
其实孩子肚子疼远没有您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是所有腹痛都能让“肠系膜淋巴结炎”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来背锅的, 今天,孙医生就给您讲一讲孩子慢性腹痛那些事儿。
首先孙医生讲讲啥叫慢性腹痛;一般来说您的孩子在过去的2个月里至少每周有一次腹痛发作,多家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或生化异常,其疼痛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孩子的正常日常生活,就要考虑有慢性腹痛了。慢性腹痛分为器质性腹痛与功能性腹痛。器质性腹痛顾名词义:多是儿童器官性病变所致,经过医生详细的诊断评估,一般能找到器质性病因,如:急性阑尾炎、胃炎、胆囊炎、儿童泌尿系感染等等;还有许多找不到具体病因(没有明显的解剖、代谢异常或感染、炎症和肿瘤等因素)的要考虑功能性腹痛。孙医生今天重点讲讲这部分患者。
诊断前至少2个月内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条件,且每个月至少4天是有症状的:①餐后饱胀;②早饱;③上腹疼痛或烧灼感,与排便无关;④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诊断前至少2个月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①每个月至少有4天出现腹痛,且符合以下至少1项:a.与排便相关;b.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c.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②伴有便秘的儿童,疼痛不会随着便秘的好转而缓解(如疼痛缓解则为儿童功能性便秘,而不是肠易激综合征);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诊断前至少6个月内有2次腹痛发作,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①持续1h或更长时间的突发急性脐周、中线或弥漫性剧烈腹痛(最严重和最痛苦的症状);②发作间隔数周至数月;③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正常活动;④患儿有特定的发病模式和症状;⑤疼痛可伴随以下2种或多种症状:厌食、恶心、呕吐、头痛、畏光、面色苍白;⑥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下所有条件,且每个月至少发生4次腹痛:①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不完全与生理事件相关(如进食、月经期);②不符合IBS、FD或腹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经过适当评估,腹痛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目前认为功能性腹痛多和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及应激性事件的发生有关。
由于功能性腹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患儿腹痛症状并且帮助他们重返日常生活。
1.应避免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如含咖啡因、辛辣、多脂肪的食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2.对能加重症状的心理因素应加以疏导;
3.对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可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和PPI抑酸;
4.恶心、腹胀和早饱,可使用促动力药如西沙必利;
5.研究表明,赛庚啶可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益生菌;
2.薄荷油胶囊可以缓解75%IBS患儿的腹痛症状;
3.阿米替林既有抗胆碱能作用又有镇痛作用,可改善腹泻症状;
4.行为疗法。
苯噻啶、阿米替林、普萘洛尔和赛庚啶均有较好疗效。
1.使用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如定时如厕、建立成功排便后的奖励措施;摄入正常量的纤维和液体;顺时针摩腹等。
2.非刺激性的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可以缓慢软化粪便团块直至数天至数周后患儿主动排便。
1.持续右上腹或右下腹不适;吞咽困难;
2.未控制的体重减轻(10% 以上);
3.生长迟缓;反复呕吐;慢性腹泻,尤其是夜间;消化道出血(可见血便或粪便隐血阳性);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炎;排尿异常;
4.体格检查异常发现,如腹部包块、肝大、脾大、腹肌紧张;
5.家族史:如炎症性肠病、Celiac病、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腹部病变;
6.青春期延迟;女性生殖系统异常(痛经、停经);夜间痛醒。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这些症状,那就决不能掉以轻心,尽快带他去您附近的儿童专科医院消化科,让医生好好给您的孩子仔细检查一下,不要把一些重要的疾病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