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季节,高烧不退,家长往往很着急,喜欢叫医生开吊针打,打吊针医生叫输液,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在应用中的不谨慎造成的滥用,往往造成很多不良反应,许多病毒感染其实是不需要输液的,孙医生讲讲家长们最容易产生的误区: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在出现感冒发烧时,家属都很着急,往往会要求进行输液治疗。而实际上,感冒期间服药或输液对缩短病程无显著效果。只有当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时,才需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一些老年人甚至认为输液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血管。实际上输液对血管的疏通作用是短暂的。而与所愿相反的是,输液时液体中的微粒容易黏附在血管上,产生病灶,反而不利于血管的疏通。
营养输液有糖类、氨基酸、脂肪乳输液等,只适用于完全不能通过口服经胃肠道吸收营养的患儿。其他患儿将营养输液当成摄取营养素、增强免疫力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因儿童口服给药困难,一些家长主动要求输液。殊不知,儿童由于脏器发育还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不适当的输液其风险大于收益。
因此,严格掌握输液指征非常必要,还是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